缩略图

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肖家林 何金华 张继伟

三峡大学(湖北)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分析了传统监理模式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引入先进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强化协同与沟通以及制定创新的监理管理制度等措施。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四学二查”工作制度在监理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通过这些创新实践,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模式;创新实践;BIM技术;协同管理

1.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作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因此,对监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2.1传统监理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

传统监理模式主要依赖于监理人员的现场巡查与监督,以保障工程符合标准规范。然而,其局限性显而易见。监理人员数量与精力有限,难以全面覆盖工程各环节,常导致疏漏。加之,该模式缺乏实时性和动态性,潜在质量与安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更为关键的是,传统监理模式高度依赖人工操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监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备受质疑。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亟需通过创新手段加以改进,以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2监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监理工作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多重挑战。随着工程施工难度的不断提升,施工风险日益加剧,要求监理人员必须拥有高超的风险预控和应急处理能力。然而,部分监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过硬,对工程控制目标及具体措施缺乏深入了解,难以精准判断和处理各类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程序控制把关不严成为监理工作中的一大顽疾,违反方案审核、材料报审、工序验收等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监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给项目的顺利进行埋下了巨大隐患。

2.3监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监理模式在应对现代建筑工程复杂性和高效率要求时,已显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为克服这些局限,监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监理模式创新能够显著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对监理质量的影响。同时,监理模式的创新也是推动监理工作现代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监理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因此,监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全面实现的重要保障。

3.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3.1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监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监理领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监理效率的提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人机技术的引入,使得监理人员能够轻松获取施工现场的全方位、高清晰度图像,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便于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如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变化和各项指标偏离情况,为监理人员提供精准、及时的监测数据。这些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3.2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实现协同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集成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工具。在建筑工程监理中,BIM的应用可以帮助监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工程的全过程,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监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施工图纸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地展现工程的结构、设备、管线等信息。通过BIM模型,监理人员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并与设计人员和施工方进行协同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监理的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施工中的错误和纠纷,提高了工程质量。

3.3强化协同与沟通促进各方合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强化协同与沟通是监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监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移动办公技术,实现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各方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建立专门的在线协作平台,监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与项目团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方进行及时交流和讨论。这种实时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和延迟,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和协调工作。同时,监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监理通知、验收意见等重要文件,实现统一管理和追踪反馈,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4制定创新的监理管理制度

制定创新的监理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理模式实践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确保监理工作与项目目标相一致。首先,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技术难度和工期等因素,确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背景要求,确保监理队伍的合理配置和技术储备。其次,应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监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以实现监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数据驱动。监理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对项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监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创新实践

4.1“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内容

为了解决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监理工作水平,一种创新的监理管理模式——“四学二查”工作制度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该制度主要包括“四学”和“二查”两个方面。“四学”包括学法律法规规范文件及规章制度、学设计图纸、学施工方案、学防范措施;“二查”包括查监理程序和查风险。通过这种制度,监理人员可以在正式开工前全面了解项目的法律法规、设计意图、施工方案和防范措施,同时审查监理程序和识别施工风险,为后续的监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规范文件及规章制度,监理人员能够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其次,通过学习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防范措施,监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理计划和措施。再次,通过审查监理程序和识别施工风险,监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后,“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实施还提高了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5.总结

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发现引入先进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强化协同与沟通以及制定创新的监理管理制度等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四学二查”工作制度的实施为监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监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新的监理模式,推动监理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田爱琪.建设工程监理模式的革新与实践探索[J].建筑科学与管理,2023(4):98-102.

[2]李欣怡,王梓轩.现代建筑工程监理的创新策略与实效分析[J].工程技术与设计,2022(2):45-49.

[3]张伟杰.公路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的思考[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2(3):67-71.

[4]赵雅静.水利工程监理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策略与预警机制构建[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2(1):88-92.

[5]陈嘉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理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J].建筑施工,2022(1):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