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构建策略
李海青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职业学校中文课程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使中文知识更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对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促进学生中文水平的提升。在建立生活化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剖析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同时,结合专业特征,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中文学科素质。
一、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薄弱
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中文的学习没有过高热情,这种情况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1]。职业学校的主要精力,一般会集中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技术的培养上,部分学生认为中文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与其他专业科目相比,中文与将来的事业发展及未来的前途关联性不强。然而,兴趣恰恰是学好中文的关键,按照当前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的现状,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仅如此,与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课及技术培训相比,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的授课方式通常较为单一、乏味,通常教师不会主动寻求创新,同时职业学校方面,通常也不会对中文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创新培训。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创新,或者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也会影响他们对中文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情境与生活脱节
中文课程是职业学校传播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途径,需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采用现代教育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能。而教学情境作为中文课程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与学习成效紧密相关。若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课程的实用性将受到削弱,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良影响。
进一步挖掘,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部分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情境构建上的忽视,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他们常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特点及职业需求的研究,教学情境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经历和认知模式相契合,此类问题将制约中文专业“ 生活化” 课堂的开展,课程难以展现其在文化传承与实际应用中的双重意义。
(三)教学方法难以适配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部分职业学校对中文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2]。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既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也使得教师只注重知识传递,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不仅如此,部分职业学校和教师对于校内中文教育的目的存在误解。实际上中文教学不应该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而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为教育目标。但是有些职业学校和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方法创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在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通过死记硬背知识点来应对各种考试,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对知识点理解也不够深刻。
(四)教材体系的完善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职业学校所采用的中文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专业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衔接不足。这一现象显著影响了学生运用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教材在内容上未能与学生的特长及职业规划相契合,缺乏职场中文应用实例和社会事件案例,学生未能充分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难以将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限制了工作能力的提升。企业案例及行业报告等教育资源应用不够充分,限制了学生实践和拓宽视野的空间,不利于学生主动提升创造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信息时代逐步形成,中文应用范围逐步拓展,现行教材未能及时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最新资讯,职业学校中文教育面临着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困境,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在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上的实际需求。
(五)教学质量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部分职业学校中文课程评估指标和方式尚不够统一,仍然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3]。部分学生中文知识点掌握程度较低,但综合应用能力强,这表明闭卷考试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所学内容及中文知识应用水平。且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答题技能,不能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创造性思想的开发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精确的评价。此外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的结果具有一次性和静态的特点,不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与个体发展的情况。且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职业适应性,中文应用能力需与职业实际紧密对接,涉及技术文档制作与客户沟通话术的制定、团队协作时的书面汇报等。这些技能都需要在动态实践中不断成长,闭卷考试的既定题型与规范答案,难以全面展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中文运用智慧。
二、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构建路径
(一)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当中,教师们不但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对中文知识的理解,更要注意学生在课外的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4]。在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的“ 生活化” 课堂构建当中,可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并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职业学校课堂上,可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善用“ 生活化” 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等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中文教材及实践空间。此外职业学校的“ 生活化” 教学课堂上,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职业学校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因此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们在生活化环境中掌握中文的基本应用技能。此外通过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协作,使课内和课外的教学互相补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力。而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中文学习实践活动,例如语文竞赛、读书社团、组织小组创作等,也能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中文实践,累积大量的中文知识,并且配合阅读、分析各种文字资料,探究中文的表达与使用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二)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把中文的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知识来自于生活,而生活也是获得知识的关键途径。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更丰富的人生和感情经历,让中文知识点与生活有一定联系,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
具体教学活动的落实,一方面可借助生活化课堂情景,使学生和课文之间产生联系[5]。由于学生与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距离,因此不能很快地融入文章的语境之中,难以彻底了解文章内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困境,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缩短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中文本身属于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课程,教师可以把教材里的中文知识跟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去看、去想周围的事物。比如,让学生们去博物馆、纪念馆,或者参与社会实践,亲身体会文化魅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再如,介绍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让中文课程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借由真实的教学案例及影像资料的呈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与掌握。
(三)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中文,并能在后续就业阶段应用中文。因此,在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构建中,首先要重视中文教学和职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实践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商务洽谈、旅游导游讲解、写作比赛、演讲比赛、企业合作实践等方式。进行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借此提升学员的中文应用能力和相关岗位适应性。其次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职业倾向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中文实践,建立适合该专业学生的中文实践方式。应注意不同的学科背景,对技能的要求与职业生涯发展趋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职业学校中文专业授课之前,班主任应与学生的专业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同时也可以参与企业座谈会,深刻理解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中文学习需要,从而将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融入学生生活环境之中。例如电子商务与法律文秘两类专业的工作情境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专业课程,如合同类、报告类、企划类等,加强学生的中文撰写能力。而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走上文职岗位,因此有必要具备保证文章连贯性和逻辑性等写作技能。因此进行中文专业“ 生活化” 的教学时,应将正式文书、法律文件和正式声明等相关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适当地调整授课方式与课程内容的选择,提高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竞争能力与适应能力。
(四)系统完善教材体系内容
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构建,一方面可以完善教材体系[6]。现行中文专业教科书过分强调理论,忽略专业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部分,会限制学生对所掌握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职业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部门,针对学校的特定情况和教育重点,编写新的教科书,最终在教科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这种教科书更接近于职业学校学生生活,也能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并提高他们对中文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可引进实用的个案与教育资料,在职业学校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长及职业生涯规划,将相关的教育个案,如工作场合的中文知识应用个案、社会事件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与动向,同时也可以将中文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适应性。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企业案例、行业报告等多种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和扩展的余地,主动提升自身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中文语言的使用范围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发展而变化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文适用范围在逐步扩大。通过对教材体系的改进,教师可以适时地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行业动态等融入“ 生活化” 课堂构建之中,让职业学校的中文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
(五)成立专项课题小组保障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中文教育的质量,职业学校可以建立“ 生活化” 课堂构建研究团队,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中文“ 生活化” 课堂构建的研究,提升个人中文应用水平。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基础的学生,可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成立专项课题小组,应注意以培养学生对中文的浓厚兴趣为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将所掌握的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将项目群分为多个学科,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此外通过成立专项课题小组,也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项目团队可以采用集中学习与网上自主学习的方法,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训练与研讨会,并让学生开展自我反省,在讨论与分享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中文知识应用技能。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使职业学校中文课堂的“ 生活化” 思想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中文学科的研究,为项目团队的课堂开展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中心,通过建立“ 生活化” 的课堂,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中文学习兴趣,为建立“ 生活化” 的中文课堂提供技术保证,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并为学生的长期成长提供知识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萍.生活化教学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下册)。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2025:170-171.
[2]钟玉琴.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作家天地,2024,(24):28-30.
[3]葛娟.语文教学生活化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3,(02):119-121.
[4]李巍.高职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14-15.
[5]黄锐芳.试谈高职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2021,(11):220-221.
[6]张宪菊.融入生活化,感受高职语文教学魅力[J].品位经典,2020,(0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