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孙瑞
兰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730102
摘要:本文聚焦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通过对湘艺版教材相关教学的理论探讨,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培养音乐素养。研究发现,“双减”政策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高效且富有乐趣的教学。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湘艺版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改变了整个教育生态。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以往学生被大量的书面作业和校外学科培训占据了时间,现在他们能够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更加专注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对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增加了音乐课程的资源投入。例如,一些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增加了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音乐乐器、参与合唱、舞蹈等音乐实践的机会。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也更加充裕,教师不再需要担心音乐课程被其他主科课程挤压。这使得教师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设计,如增加音乐欣赏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教学目标的调整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除了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曲,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根据歌曲进行自己的创作,如改编歌词或者创作简单的旋律。
二、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湘艺版教材的特点
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音乐欣赏曲目以及音乐知识的介绍。教材中的歌曲选择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既有我国各民族的经典民歌,如《茉莉花》,又有国外著名的儿童歌曲。在音乐欣赏部分,教材选取了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如莫扎特的《小夜曲》,也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入,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基于教材特点的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
2. 以湘艺版教材中的《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草原生活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室中布置一些草原元素的装饰,如蒙古包的图片、草原的风景画等。在课堂上,教师先播放一段草原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模仿牧民骑马、放羊等动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3. 合作学习法
4. 在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例如在学习合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湘艺版教材中的《同一首歌》为例,各小组内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声部,他们需要共同练习、互相配合,才能唱出和谐的合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以湘艺版教材中的《侗家儿童多快乐》为例。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创新。
1. 教学准备
教师首先收集了大量关于侗族文化的资料,包括侗族的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教师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侗族乐器,如侗笛的仿制品,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侗族音乐的特色。
2.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一段侗族歌舞的视频,视频中侗族儿童穿着漂亮的服饰,在鼓楼前欢快地唱歌跳舞。这个视频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他们看起来是不是很快乐?”引导学生进入侗族文化的情境。
(2)知识讲解
教师结合之前收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侗族的文化特色,如侗族的鼓楼是侗族人民聚会、娱乐的重要场所,侗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等。然后教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所表达的侗族儿童的生活场景,如“吹起芦笙多快乐”,并介绍芦笙这种侗族乐器。
(3)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让学生先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然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这次让学生跟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学唱歌曲
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唱歌词,在教唱过程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当学生基本学会唱歌曲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演唱,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5)拓展环节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侗笛仿制品,向学生展示侗笛的吹奏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侗笛吹奏简单的旋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侗族歌舞的模仿表演,让学生将歌曲、舞蹈和乐器结合起来,进一步体验侗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二)案例总结与启示
1. 文化融合提升学习兴趣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将侗族文化与音乐教学紧密融合。通过对侗族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侗族文化的兴趣。这表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文化相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视频导入、知识讲解、音乐欣赏、学唱歌曲和拓展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逐步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启示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重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於春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J].琴童,2024,(01):114-116.
[2]张文渊.破“格”求“融”让课堂更精彩——“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J].天津教育,2023,(31):99-101.
[3]杨爱霞.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游戏式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成才,2023,(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