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运用
邹高新
广州市广园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如果道路建设质量不达标,不仅会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对行驶在市政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构成安全隐患。因此,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对于保障行车安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突出特征,详细分析了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旨在保障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高效管理,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运用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命脉,承担着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促进交通流通的重要功能,不仅需要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稳定,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不足,市政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埋下了许多质量隐患,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减少质量隐患和工程病害的出现,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市政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突出特征
1、复杂程度高
市政道路作为整个城市体系连接的核心支点,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通道,为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捷,而且还需要充分契合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景观美化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在现代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环节,涉及的建设内容相当丰富且复杂,其中包括交通设施、排水工程、铺装工程、照明工程等多个工程领域。与此同时,市政道路工程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极为严苛,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市政道路工程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
2、工程量大
市政道路工程量巨大,涵盖的分项工程众多,涉及隐蔽性工程较多,因此在开展质量管理与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站在多重视角上,全面思考问题,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目标。施工并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道路施工所涉及的施工点在具体位置、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施工的范围变得广泛而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负责施工的相关人员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密度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考量。只有通过对道路密度、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同时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3、施工要求多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我国政府部门直接领导下的一项重要投资或建设公共设施项目,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在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城市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人们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自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技术的规范性,不断提升施工水平,力求使市政道路工程在质量上达到最佳状态[2]。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进度,急于追赶工期,那么现场不同技术之间的交叉作业就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在施工现场屡见不鲜,使得施工所涉及的材料、技术、人员等因素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由于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一旦在分配协调工作中出现疏漏或者落实不到位,那么施工现场就会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材料供应不及时、技术衔接不畅、人员配置不合理等,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进一步加剧现场施工的混乱状况,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声誉都将造成极大的影响。二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不高,这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在道路施工工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要确保该项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离不开专门的人员积极主动地配合与参与。这种配合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该项管理工作本身的重要性上,更主要的是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者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果的质量。
2、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环节频繁显现诸多弊端。在修筑城市道路的施工阶段中,保证品质的关键步骤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现阶段,核心难题在于监管机制尚处于有待健全的状态。在工程建设阶段,并未做到完全按照监管机制行事,某些治理手段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未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吻合。在具体施行阶段,建筑行业内技术的贯彻落实及其品质的稳固维护方针,与之前的规章制度相比,已经经历了显著的蜕变,尽管如此,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效能仍有待提升。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的建设流程极为复杂,其管理职责涉及多个阶段和方面,倘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手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相应的更新、修正及优化,那么各个环节都将在所难免地遭遇质量层面的考验[3]。
3、施工工艺选择不恰当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中,施工工艺的选取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不仅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还与项目的施工效率紧密相连。施工工艺的选择合理与否,将决定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的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尽管大部分工程都在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但仍有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存在不恰当之处。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道路的地理环境、交通流量、材料特性等因素,导致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与实际需求不符,从而影响了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安全隐患,也增加了道路维护和修复的难度。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运用
1、做好材料和设备质量管理
在对物料及设施进行查验之时,必须对质量与性能参数进行周密的审核,同时,仔细核验材料与设备的合格证明以及检验记录,确保不出现任何不合格产品。在挑选并购买有关物品和设备的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既定的行业准则,确保各个指标全部达到标准化质量的要求。在细选材料与设备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针对施工企业资历的详尽核查程序,全面评估其技术人才构成及装备的规模与质量,力求从根本上消除管理混乱和采购低质材料的可能性。在挑选机械设备时,务必要优先筛选优质产品,必须遵循我国的法律条文及规章制度,严格遵循设备的精细检查与周密管控规程,并且详细记录每一项管理行为,确保管理上的严密性,防止管理上的疏失导致的安全风险。
2、做好现场技术管理
在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技术操作现场的把控环节极为关键,其核心职责在于监管施工技术及方法,以保障工程质量符合预定的规范要求,针对各个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展开深入分析,保障各个环节之间的顺利对接[4]。首先,建筑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各个步骤的质量标准,并且在此前提下,严格遵守施工技艺的规章制度,保障各个步骤能够协同运转。其次,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阶段必须依照设计图样以及相关建设规范,制订详尽的施工方案及具体的技术施行措施,并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执行各项作业活动。最后,鉴于技术规划存在的缺陷以及施工流程与标准相悖的状况,迫切需要采纳有效策略迅速进行矫正。于混凝土道路铺设阶段,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精准施工,应立即暂停施工,对施工队伍进行严肃的批评及指导,并命令其重新布置作业场地。
3、加强BIM技术的运用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一旦工地展开大规模的挖土和填方,将会导致现有地形地貌发生严重影响,并且地下水资源及邻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将面临重大破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能够精确执行,须对地基处理方案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化调整,借助建筑信息化管理(BIM)手段,于施工场地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并打造出立体三维的结构框架。利用Revit软件的地貌编辑工具,自动将CAD图纸升级为立体模型,从而恢复项目起始的地貌原貌,确保设计理念与现场状况的高度匹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根据地面位置信息,实时优化模型的位置参数,确保为接下来的土石方施工项目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进而有效提升数据准确度,整合全面施工设计图,保障为测量施工挖掘的垂直深度提供准确的参照与比对信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里,通过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能够快捷地从施工项目档案中获取土建工程的高程数据,这样不仅精简了土方体积的计算过程,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电子建筑图纸策略,对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土石方的数量进行精准计算与分析,采用三角定位技术或方格网络定位手段,并且利用Revit软件自带的地面塑造工具,实时呈现工程中土方挖掘的动态进程。针对地形参数的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挖掘、回填以及净土资源的精确量化管理,通过运用建筑数字化转型技术,以此精确地测算特定地段的土石方量,在施工过程中有效防止挖掘土方过量或不足情况。
4、完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首先,单位及施工方必须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以及工程的具体实施要求,如设计标准、施工技术、材料选用等,同时,他们还要明确任务目标,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其次,法定责任人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做好全方位的管理及控制工作,包括制定合理的工程计划,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5]。此外,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全过程监督,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工程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最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功效,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完成后,严格遵循作业流程审查标准,保证工程品质满足预定标准且达标规范所划定的界限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在城市化基础设施项目验收阶段,工程质地成为评审工作的核心要害,展开全面的质量把控,以保障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规定的标准。工程流程审查结束之后,针对城市建设道路的整体质量,展开一次彻底的审查与审核,走完检查程序之后,将检测结果与工程规范进行对照,以查证各项数据全部符合预先设定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免受负面效应影响,针对部分不合规范的市政道路建设行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使得对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施工技术不过硬、质量管理不到位,将可能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这两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实现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向伟,姜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23):40-42.
[2]袁良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22,36(08):85-87.
[3]石含,李朝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散装水泥,2022(02):61-63.
[4]任飞.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04):187-189.
[5]张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5):114-115.
课题信息: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0317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