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近五年甘肃省生物学中考试题分析及思考

作者

王文越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73006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甘肃省的生物学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对近五年(2018—2022年)甘肃省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试题的特点、发展趋势,为生物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近五年甘肃省生物试题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

2. 总结试题特点、命题趋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近五年(2019-2024年)甘肃省生物中考试题。

2. 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仔细研读试题内容,包括题干、选项、问题类型等,对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统计分析法:统计不同类型试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的数量、分值,以及对核心素养各维度考查的比例等。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年份的试题,分析其在命题思路、考查重点、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变化。

四、近五年甘肃省生物试题分析

1. 考查内容与知识点分布

从知识点来看,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等内容是高频考点。例如,在细胞结构方面,多次考查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细胞内各细胞器的功能等。

在遗传与变异部分,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的应用等知识点的考查较为频繁。这反映了这些知识点在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2. 核心素养考查情况

生命观念

许多试题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或实例来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如通过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在生态系统相关试题中,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理解,渗透了生态观。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生命观念的考查在试题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X]%上升到[X]%左右,表明对学生这一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增加。

科学思维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例如,在遗传题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遗传图谱或信息,分析基因的传递规律,推理出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在选择题中,也经常出现需要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题目,如判断某一生物现象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对科学思维的考查分值相对稳定,约占总分值的[X]%。

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题是考查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题型。近五年的试题中,既有对教材经典实验的考查,如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等,也有一些拓展性的实验设计题。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从得分情况来看,科学探究部分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平均得分率相对较低。

社会责任

在试题中通过一些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来体现社会责任素养的考查。如结合环境污染问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理解;通过生物科技新成果(如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责任素养的考查分值占比相对较少,约为[X]%,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3. 试题特点与趋势

联系生活实际:越来越多的试题以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为背景,如食品保存、疾病预防等,强调生物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注重能力考查:减少了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综合性增强:一道试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如将细胞代谢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合起来考查,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 问题

教学方式相对传统: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不利于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实验教学薄弱:受教学资源、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开展。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将生物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在社会责任素养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思考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讲解生物知识时,引导学生从生命观念的角度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应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资源和课时,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外实验、探究性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注社会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生物科学知识,如在课堂上引入基因编辑、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生物防护等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策略

1.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明确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融入其中。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等知识目标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通过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

2. 优化教学内容与资源

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素材。同时,引入生活实例、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讲解生物进化时,可以引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内容。

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基因的表达”教学中,提出“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探索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近五年甘肃省生物试题在核心素养考查方面有明显的体现,且呈现出对核心素养各维度考查逐渐全面、深入的趋势。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传统、实验教学薄弱、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提出了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改进策略,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和评价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未来的生物试题可能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跨学科综合素养的考查。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学资源等,共同推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对近五年甘肃省生物试题的分析,对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为甘肃省生物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