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代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探讨
陈囡囡
身份证号:652701198804224020
招标代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必要的,通过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供了业务效率,数字化系统将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固化为标准流程,减少了流程错误,提高了操作的精准度。对招标代理机构而言,尽早的开展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就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招标代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对提高行业效率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重塑,因此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了招标代理机构内部的降本增效。传统招标代理业务作为典型的人力密集型和流程驱动型,充斥着大量重复、繁琐、易错的手工操作,数字化转型则针对这些问题对运作模式进行了革新。(1)通过自动化取代人工,释放了核心生产力。采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文档工具等技术,系统可根据模板和项目信息,自动生成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初稿,工作效率提高 50% 以上。并且能够自动进行格式校对、页码检查、目录生成等,实现操作“零差错”。任务分配、时间节点提醒、专家抽取申请、公告发布等环节在系统中自动流转和推送,避免了人工跟催的滞后与遗漏,将项目管理周期缩短 20~30% 。自动从编制好的文件中提取数据,一键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送,避免了二次录入的错误与耗时[1]。(2)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实现了科学精准的管理。比如构建企业私有数据库,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通过分析历史同类项目的报价数据,为招标方提供更加科学、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采购预算建议,减少流标风险。通过分析不同招标方式、评标办法下产生的效果,为业主选择最高效、最容易成功的采购方案,提高了业主的满意度。再加上通过对供应商历史业绩、中标频率、报价合理性等数据进行画像,快速初筛出合格且优质的投标人名单,提高寻源效率。
其次,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数字化转型不仅优化了内部流程,通过提升体验和深化服务,将招标代理的角色转变为采购顾问,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务。(1)便捷的客户体验。业主(招标方)能够像查看快递物流一样,在手机或电脑终端上实时查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具体负责人,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异常的问题,提高了业主对服务的满意度。从委托协议签订、文件确认、费用支付到中标通知书发放,全部流程在线完成,为业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体验得到极大的提升[2]。通过集成IM 工具、智能客服等,业主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响应,甚至系统可以自动推送关键节点的提醒,服务更加主动、贴心。(2)服务质量和专业性均有提升。招标代理机构不再仅仅交付一套招标文件或一份中标结果,而是交付一份数据化采购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市场行情分析、供应商竞争格局、价格合理性评估等,报告内容源于数据,真实性和参考性较高。通过AI 模型对招标文件进行智能审查,识别排他性、歧视性条款,并且可分析投标人关联关系,预警串联围标的风险。
二、招标代理行业通过智能化升级促进服务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招标代理服务模式是标准化、程序化和被动响应式的,智能化升级则颠覆了这一模式,推动招标代理行业推动其向数据驱动、主动预见、深度协同的现代高端咨询服务转型。
首先,个性化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传统模式下仅停留在记录客户信息和项目历史,智能化赋予了客户关系管理“大脑”,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服务。(1)客户画像与需求精准预测。系统通过分析业主单位的历史采购数据,构建精细化的客户数字画像。AI 分析业主在平台上的浏览、搜索行为,预判其下一步的采购意向,主动向业主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行业资讯、政策解读以及与其历史项目相似的成功采购案例模板及优化方案。比如,系统会提示:“根据您过往的A 类设备采购记录,本次采购若采用‘综合评估法’而非‘最低价中标’,预计能提高设备寿命周期价值 15%′′ 。服务从“被动响应招标委托”转变为“主动提供采购规划建议”,成为客户采购管家,极大提高了客户粘性和体验[3]。(2)智能交互与定制化报告。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提供 7×24 小时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并自动生成定制化的数据分析报告。智能化应用后:客户可随时向智能客服询问政策法规、流程进度等问题,机器人可根据具体项目上下文给出精准的回答;项目结束后,系统可自动生成一份采购数据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投标人竞争格局分析、报价离散度分析、历史价格趋势对比等,为客户决策提供深度的数据支持。
其次,智能化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向“事中监管、事前预警”的转变。传统模式下,代理服务通常以发出中标通知书为终点,智能化服务将服务延伸到合同履行阶段,构建了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新模式。(1)智能合同与自动履约。智能化升级将合同关键条款代码化,部署在区块链平台上。当物联网传感器确认货物抵达指定仓库或系统确认验收报告上传后,智能合同可自动触发付款流程,无需人工审批,极大提高效率,减少纠纷。所有履约记录均在链上存证,为后续可能的争议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代理服务从“招标阶段”延伸到“履约阶段”,提供了供应链金融、履约担保等增值服务的可能性,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4]。(2)大数据风险与预警系统。创新在于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对招标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扫描。AI 模型分析投标人的IP 地址、MAC 地址、报价规律、关联关系、历史投标一致性等,自动计算围串标风险指标并且发出警报。系统可实时爬取外部数据,比如法院被执行人信息、工商变更、行政处罚等,对潜在中标人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且在关键节点推送预警信息给招标方。对接项目管理系统,对比中标方的实际履约进度、资源投入与合同约定,出现重大偏差时自动预警。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将风险控制从事后处理投入转变为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智能预测,为核心客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供应链风险保障服务。
三、结束语
招标代理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能够把握发展的机遇。数字化、智能化就是的应用,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客户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丽莉.招标代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4(18):65-72.
[2]张保洲,祁顺英,邓预均.人工智能对招标采购的影响及对策[J].招标采购管理,2021(11):18-19.
3]工程招标代理行业:转型改革走势渐趋明朗[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7(4):30-30.
[4]冶伟.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喜获“中国招标代理行业35 年35 家标杆企业”、“上海市PPP 项目咨询服务机构首选品牌”称号[J].中国招标,2016(3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