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
童诗诗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福建省南平市 354000
摘要: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写作是一块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间接表达出来,进而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语文逻辑思维。随着当前教育领域的深入改革,教师的学科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旨在为学生制定更高效的学习方针,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思维可视化的视角下,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创新语文作文板书,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思维直观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写作逻辑思维的深化,引导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生写作整体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设备,将抽象性的思维以图示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进而优化整体教学流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板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指教师借助相应的教学工具,通过图示、文字等形式,将课程重难点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结构化。因此,在思维可视化实施的过程中,针对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能够优化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以多种形式促进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新的写作指导途径,使学生能够从中明确写作的要求,加强对作文主题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思维可视化视角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的意义
在思维可视化发展的视角下,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作文的理论知识,以此为后续阶段的语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
对教师来说,板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存在,能够为教师明确正确的教学方向,使教师可以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较为死板,缺乏对相关重点内容的细致分析,同时运用的形式也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在思维可视化推进的阶段,教师能够改变语文作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以清晰明了的结构向学生明确作文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性的写作思维,以此有效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写作教学服务。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经历小学、初中阶段的写作学习,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更加注重学生写作逻辑思维的展现,就此导致语文作文方面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语文写作的信心。然而,在思维可视化发展的视角下,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有效降低作文的学习难度,为学生搭建好完整的写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角度出发,建立高质量的语文作文。
二、思维可视化视角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具体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综合水平,在思维可视化发展的视角下,针对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策略,深入推进语文作文的教学工作,有序地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性的写作逻辑,帮助学生搭建好作文的框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方面的写作,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能够创新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激发学生语文写作方面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按照板书进行写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审题立意可视化
审题是写作的基础条件,旨在对材料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写作任务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2]。立意则是审题的最终结果,即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后,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因此,在思维可视化发展的视角下,针对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将审题立意可视化,通过图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审题立意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写作思维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形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快速明确作文材料的中心,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效率。
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为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青春”,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以此有个性、有创意地进行写作活动,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青春的本质内涵,明确青春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感受青春带来的精神价值,促进学生对未来理想的深入追求。在单元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采用结构图的方式进行板书方面的设计,推动学生展开审题立意的思维可视化,让学生能够分析相应的作文材料,明确其中的关键词,从中整合自己的写作逻辑思维,就此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以下列作文材料为例:在人的一生中,青春如同花海里的一只只蝴蝶,总在春天的赞歌中翩翩起舞,张扬自己独特的色彩。郭沫若曾说过:“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朱自清曾说:“青春是一朵绚丽的花朵,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纪伯伦曾说:“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我们在其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然后再一次超越自我。”上述材料都反映了各个名人对青春的理解,请你结合自身的经历,写一篇相应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与文体,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写作材料和要求,进行审题立意方面的板书设计,即:将“青春”作为中心。在“审题”方面,从材料内容出发,阐述名人对青春的不同思考,分析青春的重要性;从写作要求出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思考;从写作任务出发,需要创作一篇800字的文章。随后,教师根据板书设计的内容,推动学生开展后续的写作,让学生能够明确本次写作的重点。
(二)写作素材可视化
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素材占据着一定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推动与写作主题的有机联系,以此增加作文的深度,促进作文的整体效果[3]。因此,在思维可视化实施的过程中,针对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将写作素材可视化,借助图示的形式,通过梳理相应的写作关键词,将写作素材进行有效分类,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关键词的深层内涵,以此明确写作素材所适用的写作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为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旨在要求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案例,进一步了解人物特征刻画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细节,促进学生的深层感悟。基于此,教师通过树状图的形式,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板书,即:以“写人”作为写作的中心要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延伸: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思路、相关案例选择的依据以及细节描写的主要方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写人”的写作材料,从中提取出相应的写作关键词,以此作为收集写作素材的参考,让学生能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不偏离写作的主题方向。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单元关于写人方面的相关事例,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事例,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明确典型事例的特征,让学生能够总结出写作素材收集的要点,即: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或者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事例,以此高度体现人物的形象性格,进而为写作素材的分类,做好相应的铺垫。在“细节描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素材内容,深入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风貌、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以此为学生提高后续塑造人物的写作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三)作文评价可视化
在作文教学的最终环节,作文评价将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写作目标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收获学生关于教学方面反馈意见的主要途径,让教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善学生写作综合思维[4]。因此,在思维可视化推进的基础下,针对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将作文评价作为可视化的相关内容,以此有效明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时刻掌握学生的写作学习动向,进而帮助教师优化写作教学的整体流程,帮助教师构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语文写作课堂。
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写作为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议论要有针对性”,即:明确议论要有针对性的中心,让学生能够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使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探究议论文的核心要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围绕“议论要有针对性”为主题,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展开相关板书设计,即:从“读者”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在“读者”方面,延伸表达方法(观点、论据、论证);在“现实”方面,延伸结论(个别之事、一般之理),同时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内容,为“内容——问题”(基础、意义)。基于此,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可视化作文评价,按照评价维度和评价要点进行,从“现实针对性”明确问题来源于现实、问题拥有一定的价值等方面的要点;从“读者针对性”明确读者的年龄段、知识层次、阅读喜好等方面,进而有效量化语文写作评价。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作文评价可视化的方法,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加以改正,为自身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他们的作文内容难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思维深度,导致作文质量不佳、写作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对板书设计进行相应创新,有效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语文写作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学生写作逻辑思维的构建,为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超云.思维可视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2,(40):44-46.
[2] 张颖.“思维可视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2):28-30.
[3] 康冉.浅谈语文课堂的板书设计[J].散文百家,2019,(12):76-77.
[4] 唐大智.语文课堂板书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