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河北高考地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研究

作者

杜春娜

河北南宫中学 055750

一、引言

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关键环节,对人才选拔和教育导向意义深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 2023 -2025 年河北高考地理试卷中,积极探索将这一任务融入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2023 - 2025 年河北高考地理试卷落实立德树人(一)2023 年:多学科渗透,初显育人导向

2023 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命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坚持价值引领,突出必备知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发挥以考促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助力素质教育发展[1]。例如第7--9 题,围绕我国晋西北某河流源头所处山区的煤矿综合整治创设情境,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刻领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意义,感受美丽中国建设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2024 年:深化价值融入,强化素养考查

2024 年河北高考地理试卷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一路一带”等国家发展语境和“思政教育”、“全面发展”、“国安观念”等教育发展理念,满足试题的测试规范和育人功能,形成一个富集地理知识、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问题系统,呈现一幅情境新颖、立意准确、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2]。试题彰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突出素养立意要求和人才选拔标准,实现了“教考”的有效对接与“学用”的有机结合。例如第1 题和第2 题聚焦特殊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情境材料时代感强,试题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创新活力,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综合题侧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2025 年:多元融合,全面落实育人目标

2025 年高考落实高中地理新课标,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该试题以乡土地理要素为载体,创新情境设计考查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3]。例如第 1—2 题“同福馒头”、宁晋轴承产业等,考查产业区位的相关知识,这是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的考查,让学生直观感知地理试题情境源于人间烟火、深刻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现实同频共振。启发学生用地理眼观察我们的世界,用地理脑思考我们的世界,看到日常餐桌上的馒头能联想到我国的南北差异见到社区旁的迷你馒头工厂能理解工业布局的市场逻辑。这种从“生活现象”到“地理原理”的认知转化,贴近学生日常,让地理知识从试卷走向生活。第17 题利用地理分布图考查柔新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对新加坡境内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数据中心选址条件等相关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认识区域自然、人文特点,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能力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识。充分体现地理学科以区域为载体、综合分析并提供可持续发展建议的学科思想,培养区域认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第19 题“太行八陉的发展路径”,以河北省乡土文化切入,展现沿线民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打造农田系统的智慧,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关系,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三、结语

2023 - 2025 年河北高考地理试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一定成效,试题向基础化、思维化和能力化转变,材料也越来越符合本省考生的考情,试题逐渐稳定。希望高中地理通过优化情境设计、完善评价标准等策略,高考地理命题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教育向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赵阳,闫俊杰,刘文新.地理高考试题跨学科情境分析及教学启示[J].教育观察,2025,14(02):5-8.

[2] 徐波.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综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34):76-80.

[3] 潘志栋.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25,(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