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综合治理策略
姚海林 王旭东
天水市麦积区麦积中心学校 741026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从而提出综合治理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和理论,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分层作业设计等策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综合治理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和“五育并举”“五项管理”等一系列减负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学生作业负担是否过重的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考试评价等手段的单一,导致部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探究本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现状,提出有效的综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现状
在对麦积区麦积镇周边区域内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的分析,并注意到了一些需要及其关注的问题:
1. 作业量问题
经调查数据显示,约51.1%的学生表示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在1-2小时,25.72%的学生表示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2小时。这部分学生反映,长时间的作业消耗了他们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对其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睡眠方面,约25%的学生表示因作业繁重而睡眠不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白天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效率,还影响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关于学习效率,有15.9%的学生认为过多的作业量让他们难以深入学习和探究,影响了学习成果。
2. 作业难度问题
调查中,约36.3%的学生认为部分作业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和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做作业方面的挫败感,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约18.4%的学生表示,长期面对高难度的作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学习动力方面,有35%的学生表示作业难度过大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持续热情。
3. 作业形式问题
调查显示,80%的作业为书面作业,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较少。这表明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可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约6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作业形式未能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化差异,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70%的学生和家长认为,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评价方式问题
在评价方式上,90%的作业评价依赖于分数,这可能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忽视。
约55%的学生认为,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缺乏激励作用,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
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有87%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当前的作业评价方式需要从作业书写规范性、正确性、作业完成速度、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达到作业评价的效果。
三、 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成因分析
造成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层面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因素,需要综合分析。
1. 课程设置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这种导向导致课程内容趣味性欠缺,从而对部分学生学习造成负担。
2.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缺乏互动和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 作业设计欠合理
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导致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4.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认为学生的作业越多越好,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四、 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综合治理策略
针对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优化校本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加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音体美全面发展。每周开展大课间活动或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审美能力,运动能力、和劳动技能。
2.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实践体验,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实验等,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 分层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加强学校管理
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 明确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等方面的要求,规范教师的行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合理布置作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作业问题。
五、 结语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分层作业设计、改进作业评价方式、加强学校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9(12):10-11.
2、陈雪清.当前小学生作业负担问题及其研究综述. 科教导刊, (2022)5, 98-99.
3、范晔.小学生作业负担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2021).3, 47-49.
4、葛晨月.略论小学生作业负担综合治理的策略. 教育管理论坛, (2022). 3(6), 7-9.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年度立项课题名称:《区域内农村小学高年级作业负担综合治理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TS(2023)GH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