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

董凤帅 佟子熙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聚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方向,深入剖析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文章首先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出对检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接着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包括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等,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同时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面临的挑战,如检测技术的时效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水平,保障车辆安全运行,为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专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漏洞扫描;入侵检测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了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人(V2P)以及车辆与网络(V2N)之间的信息交互,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的出行体验。然而,这种高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也使得智能网联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风险。一旦遭受网络攻击,不仅可能导致车辆功能异常,影响驾驶安全,还可能泄露用户隐私数据,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对于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运行和用户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

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概述

2.1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的基础手段之一。它通过对汽车电子系统、通信协议以及车载软件等进行扫描,查找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常见的漏洞扫描工具可以针对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和网络协议漏洞等进行检测。例如,利用端口扫描工具检测车辆网络开放的端口,分析这些端口是否存在被攻击的风险;通过对车载软件进行代码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缓冲区溢出、SQL 注入等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发现系统中已知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安全修复提供依据。

2.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旨在实时监测智能网联汽车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攻击。它分为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通过建立已知攻击特征库,将实时监测到的网络流量与特征库进行比对,若匹配则判定为遭受攻击。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则是通过学习正常网络行为的模式,设定正常行为的阈值范围,当监测到的网络行为超出该范围时,判定为异常行为,可能存在入侵。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在网络攻击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3 加密与认证技术

加密与认证技术是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在通信过程中,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同时,采用身份认证技术,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例如,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车内传感器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实现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加密与认证技术可以有效抵御网络窃听、中间人攻击等安全威胁。

三、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面临的挑战

3.1 检测技术的时效性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不断涌现。现有的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可能无法及时应对这些新的变化。例如,一些新型的零日漏洞攻击,由于在检测技术的特征库中没有相关记录,可能无法被及时发现。检测技术的更新速度滞后于攻击技术的发展,导致智能网联汽车在面对新的安全威胁时存在较大的风险。

3.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网联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驾驶习惯、车辆状态等。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过程中,如何在不泄露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检测是一个难题。同时,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也面临被窃取和篡改的风险,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系统复杂性带来的检测难度

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系统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子系统和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的汽车制造商采用的技术架构和通信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增加了网络安全检测的难度。例如,车内的控制器局域网(CAN)、FlexRay 等不同通信网络之间的交互复杂,检测工具需要适应多种通信协议和网络环境,才能全面准确地检测网络安全状况。

四、应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挑战的策略

4.1 加强检测技术的研发与更新

汽车行业应加大对网络安全检测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检测技术难题。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跟踪新出现的网络安全威胁,更新检测技术的特征库和算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学习和识别新的攻击模式,提高检测技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2 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明确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流程,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保护,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建立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对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授权,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和系统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4.3 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和规范

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应制定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标准和规范,明确检测的内容、方法和流程。这有助于规范检测市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汽车制造商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车辆的设计和生产,确保车辆的网络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同时,检测机构也应依据统一标准开展检测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运行和用户权益至关重要。通过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等多种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然而,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仍面临检测技术时效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系统复杂性带来的检测难度等诸多挑战。通过加强检测技术的研发与更新、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以及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和规范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水平。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检测技术也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吕青,张霞珍.浅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22-24,27.

[2]张洪天,赵子骏,段希冉.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保护及解决方案[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1,16(7):70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