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数学之基,筑国防之梦

作者

梁艳新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510080

摘 要:在当今时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国家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皿。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其影响力远超计算与逻辑的范畴。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的广阔天地中,播撒国防教育的种子,让数学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理解国家防御、培养爱国情怀的桥梁。本文将从小学数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国防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在国防事业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不仅是运算和公式的堆积,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是现代国防科技的强大支撑。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妙地引入国防科技的实例,我们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国防事业的责任感。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国防教育;元素挖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国防意识的觉醒与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数学,这一看似抽象的学科,实则蕴含着严密的逻辑与精确的计算,正是现代国防科技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挖掘数学概念与国防科技的内在联系,我们不仅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与思考,为他们未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挖掘数学概念原理,融入国防科技认知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融入国防科技认知以挖掘数学概念原理,是播种国防教育意识的关键策略。作为数学领域的基石,数学概念及原理犹如大厦的地基,稳固地支撑着整个数学知识架构。于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深究这些概念原理与国防科技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其意义不容小觑【1】。

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细致讲解了角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随后,教师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了角的度量技巧,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量角器来准确测量角的度数。当学生扎实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巧妙地将军事领域中角度测量的实际应用引入课堂。例如,在现代战争中,炮兵部队的作战任务极为关键。每一次炮弹的发射,都离不开炮兵对角度的精确测量。因为角度的丝毫偏差,都可能导致炮弹的落点与目标大相径庭。炮兵们通过科学调整炮筒的角度,充分利用角度与射程之间的精确数学关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就如同一场模拟军事演练中,炮兵依据目标的远近、风向等条件,精准计算出炮筒的角度并进行调整,最终成功击中远距离的目标。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实例,学生深刻认识到角的度量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在军事作战的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对于提升国防精准打击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心中深刻烙印下国防科技与数学紧密相连的印象。

二、 借助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国防战略思维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框架中,利用数学问题解决来培育学生的国防战略思维,是一项富有深远意义的举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仅是寻求答案的终点,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全面磨砺。当我们巧妙地将国防战略议题融入数学问题时,就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以数学眼光审视国防领域的独特视窗。

依托五上《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国新研发的歼 35 战斗机执行远程巡航任务。已知歼 35 的巡航速度为v 千米/分,计划巡航时间是 t 分钟,共巡航的路程是s千米。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s=vt,v=s÷t,t=s÷v。接着,教师提出新问题:若临时接到任务,歼35需要在28分钟内到达1176千米的海域与我国航母舰队会合。它至少需要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请在上面三个关系式中选择合适的式子进行计算。当s=1176,t=28时,v=s÷t=1176÷28=42(千米)。问题解决后给学生介绍小知识:音速的单位马赫为20.4千米/分,歼35的最高速度是音速的2.2倍,达到44千米/分。歼35是我国最新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是我国空军和海军的重要力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紧张的国防任务指挥场景中,深刻体会到精准计算在国防行动中的关键作用,感受到我国强大国防战斗力背后严谨的科学逻辑,进而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对国防战略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 运用数学史话讲解,激发国防爱国情怀策略

数学史话宛如一座知识瑰宝汇聚的宝库,其中不仅描绘了数学学科的演进轨迹,还蕴含着众多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将数学史话融入国防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国防力量的壮大紧密相连【2】。通过阐述这些内容,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学发展如何成为增强国防实力的关键驱动力。

比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兵马俑的相关内容。先出示介绍兵马俑的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古代军事文化与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军阵布局蕴含着严谨的数学逻辑。接着出示题目:一号坑前面有三排兵马俑,每排有68人,一共有多少个兵马俑?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 68×3=204(个),从而得出这个方阵一共有204 个兵马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深切感受到数学在古代军事力量展示中的实际应用。他们仿佛看到了兵马俑军阵威严磅礴的气势背后,是古人对数学规律的巧妙运用在支撑着军阵的排列。这不仅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实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关注,意识到数学在国防建设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 结语

总之,将国防教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怀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原理,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国防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先辈们在国防事业中作出的伟大贡献。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国防意识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云峰.国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DOI:10.27685/d.cnki.ggnsf.2023.000579.

[2]沈鲁宁.国防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青岛市永平路小学国防教育试点[J].中国民兵,199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