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小学油画教学策略研究
梁亚娟
岷县岷阳镇东照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美术教育是构筑学生综合能力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对儿童情感世界的培育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倡导其采取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本研究将油画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体系中,并对此剖析当前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领域内油画教学实践的现状。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小学美术;油画教学;教学实践
1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群体,学生普遍存在美术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这一现象阻碍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进程,延缓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油画作为一种以速干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或木板上创作的艺术形式,对美术基础欠缺的小学生而言,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与提升内在动力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美术教育活动。为将油画教学有效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实质性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与质量,教育者应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置于核心,设计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油画创作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积极培养并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内化。
2小学阶段油画教学面临的挑战
2.1忽视油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这一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美术教学,尤其是油画教学,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于技能的锤炼,更在于塑造学生的情感认知框架、审美观念体系及创新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油画教学的核心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彰显。课程设计上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作品的鉴赏分析,而实际操作环节则显得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探究的意愿,进而制约了他们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1]
2.2油画教学方式过时
小学油画教学领域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理解油画艺术的能力,还导致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深度与个性,难以充分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
2.3课程内容缺乏多样性
小学阶段油画教学在资源配置层面面临着一定的局限与制约。其教学内容依赖于既定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框架与指导,但蕴含的内容往往显得较为单一,缺乏应有的多样性与鲜明的时代气息。这种内容的局限性难以构建一个生动、活泼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欲望。学生在如此环境下学习,其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培养,进而阻碍了油画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与优化,对于培养学生全面而深入的艺术素养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障碍。[2]
2.4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在小学油画教学中,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评价体系常被边缘化,教师往往更关注任务的分配,而忽视了对学生作品质量的细致反馈。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变得敷衍了事,不利于其艺术修养的持续成长。
3小学阶段油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
3.1教学思维的革新
油画在小学美术教育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那些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油画成为了他们踏入美术殿堂并深化其认知的桥梁。其学习过程直观清晰,便于初学者理解并掌握。为了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堂氛围,教育者需积极转变其教学观念,深化对油画教育独特价值的认知,并确立起构建高效课堂的明确目标。同时,教育者还应细致规划油画教学的内容,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3]
3.2教学方式的创新
构建高效的小学油画课堂,应择取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创新成为提升油画教学效率的关键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融入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直观且生动的展现力,营造出沉浸式学习环境,以激励学生深入探索与创作。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增强了其学习内驱力,从而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3.3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在小学油画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唯有亲身投入油画创作,学生才能深化个人体验,点燃创作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系统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并策划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精进技艺,培养持久的艺术兴趣。具体而言,在讲解理论之后,教师可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引领学生运用画笔、颜料等工具,将心仪的动漫形象转化为油画作品。此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美术技艺,还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圆满达成。
3.4课堂以问题为引子
问题导向策略被视为激发学习者好奇心与自主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领域中,教师可构思启发性问题,如探究油画标题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或辨析油画相较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独特特质,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其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同时提升其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4]
3.5课堂实体物品展示
相较于文字描述,实物直观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成为其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在小学美术油画教学中,强化实物演示的直观性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全面展示油画所需的材料与工具,亲自示范其正确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挖掘学生的潜在艺术能力。
3.6重视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小学美术油画课程中,教师应理解评价的意义,积极履行评价职责。针对学生的油画作品,应采用正面评价策略,运用鼓励性语言,准确指出作品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为其艺术之路奠定坚实基础。[5]
4结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将油画教学融入课程体系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为确保油画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创新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求知热情,逐步提升其绘画技艺与审美鉴赏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领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摒弃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类教学资源与技术手段,例如数字艺术工具、实地考察等,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兴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上所述,构建一个既高效又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中领悟油画的艺术精髓,从而充分发挥油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光.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学历史沿革[J].油画艺术,2020,(02):14-16.
[2]王子明.油画艺术语言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J].印染,2025,51(01):88-91.
[3]王诗语.写实油画的流变与创作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5,(02):28-31.
[4]张丹妮,李润洲.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艺术素养教学——以小学美术教学为考察中心[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3):154-159.
[5]曹之文.大学油画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探究[J].美与时代(中),2024,(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