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在电力营销作业平台中的应用
冯佳祥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130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多种优势,使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针对营销现场操作中的规范问题,探讨人脸识别技术在电力营销现场作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效果。
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电力营销作;应用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大量查阅文献,了解到部分现场管控方案。针对营销现场的管控难度大,提出一种电力营销智能化现场作业平台应用系统,提高了营销作业全方位实时监控能力,作业类型达到全覆盖,有效消除了现场作业盲区,作业现场实现全痕迹管理,大大提升了现场督查工作质效。为保障高校课堂考勤签到率,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课堂考勤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考勤结合起来,使得教师或学生等人员的考勤信息能够被轻而易举查到。另外,为保障海员的出海安全,提出一种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管控出海人员安全新模式并得到实际应用,应用新模式后,实现了对海上人员的有效管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随时了解人员位置所在,可靠跟踪人员工作轨迹,以便后续紧急处置或救援等。
1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
人脸识别已经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该技术根据所提取的人脸特征实现身份识别,其识别过程主要通过仪器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与其对比进行身份识别。在人脸检测时,需要用系统存储的面部特征跟实际人脸进行对比,通过Haar特征和Adaboost算法来对某一块图像进行预处理,若级别器的矩形区域通过特征提取,则表明该部分是人脸图像。人脸信息的表示分为2类,数学中的几何特征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常见的人脸特征是指面部的眼、鼻、口等器官的几何关系,可通过角度及距离判定。第二个表现形式为面部的局部特征,主要是提取面部的灰度信息并通过一定算法机制提取人脸特征。LBP算法常用于人脸识别,但其不同于其他算法,LBP算法主要是在区域内设定阈值,通过分割提取的图像,将每个区域计算的结果与阈值作对比,以得到一个二进制结果。LBP算法的优势在于不会改变单调灰度信息,在分割出来的区域中使用直方图计算,最后将各区域的图案组成一个大的直方图,从而实现人脸特征提取。现阶段的人脸识别主要是通过相似度进行判断,通过系统识别出来的面部特征对比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从而判断是否为其本人,其过程分为确认和辨认2类。辨认过程是将脸部图像与数据库中所有现有图像进行匹配的过程,而确认过程是本人进行实时操作的过程,因为前者需要庞大的数据,所以人脸辨认比人脸确认更难。
2营销现场操作中的规范问题
作业现场存在面积较为狭小、分布较为分散、安保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基于这些特性现场的管理工作较为困难而且现场也容易发生失误和混乱,其中两大重点内容是对现场操作的规范和票面的管理工作。因现场操作行为难以进行规范和管控,所以对现场的管理仍使用的是传统管理方案,配合着员工培训、现场督查、加强考核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优化、加强。因为使用了现代化平台操作技术,所以和传统的人工手签票面管理工作相比,出现了新的特点和管理方式。当使用了现场作业平台后,掌机线上签票取缔了手工签票,二者的操作流程和注意细节都与以往存在很多不同,但是目前大部分现场操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签票模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粗心操作不熟练而发生失误。目前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还没形成完备的操作体系,现场作业正处在向无纸化作业的过渡阶段,所以这就需要向现场操作人员打起精神从细节处入手,避免因粗心和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失误,还要不断完善操作系统优化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率。
3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
供电公司在2023年1月中旬开始,将人脸识别作业平台应用于现场作业。在一个半月的试用期过程中发现,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5个问题:(1)人脸识别失误,部分人员人脸采集阶段正常,跳转至票据签字流程阶段则显示无法正常提取信息。(2)人脸信息丢失,因系统故障或信号堵塞等情况导致人脸录入后系统没有进行存储造成的信息丢失。(3)外包人员信息不在数据库中,因此无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4)无法在电脑端使用,由于电脑端没有安装支持人脸识别系统的硬件,因此无法进行识别和签字。(5)远程操作失误率高、响应时间长,人脸识别系统经过后期调试和漏洞修复,已基本克服混乱期,反应灵敏度和操作性能都得到了提升。经系统研发部门将上述问题进行调试并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后,在同年4月份将人脸识别操作平台在各分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而且反馈回的使用效果较为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各分公司及现场操作人员都已熟悉掌握该平台的操作流程现场作业按操作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电能计量、营业业扩、用电检查和综合能源。根据案例中展示的业务数量图可以看出,在这四项业务中电能计量和营业业扩是主营而且占总业务量的89.91%,除此之外剩余的两个业务量仅占总数的10.09%。所以通该数据表能够看出电能计量和营业业扩是业务以及后期管理的重心。
自从供电公司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后,一共完成了3100多项现场操作活动。现场操作活动的重点是换新旧电表、计算电量、扩展项目等。这些工作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虽然解决电表低压故障的业务数量并不多,但因为存在客户评价、红线投诉等服务反馈,所以需特别注意。根据上述的分析以及对故障数的统计可以得出平台处理最为频繁的业务类型是低压电能表集中器装拆换、低压业扩和低压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因此需要保障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三项业务中反应高效。
人脸识别技术在3月中旬至4月底期间属于测试阶段,所以该时期内的失误操作单数不计入统计。所以统计数据采用的是1~3月未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阶段和5~8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后。统计数据表明,对比使用前后3种人签字不规范数据可以得出,当现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后,签字不规范数明显下降,尤其是不规范数量多的电能计量和营业业扩两类工作降低更为显著。
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前后不规范率曲线表明,因为纳入统计的时间段一致,所以统计所得不规范率趋势一致,因此数据合理。不仅如此,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后不规范率下降了20.15%,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签字不规范问题。
结束语
本文以电力营销现场作业平台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在分析了当前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具有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隐隐患多、管理难度较大等特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场作业平台中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当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后,不仅提高了作业的准确率、简化了作业流程而且对于提高作业成功率具有明显效果,使营销作业现场真正实现无纸化。
参考文献
[1]胡美慧,肖万幸.基于人脸识别的电力移动终端身份信息认证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3(6):89-92.
[2]唐融.人脸识别在电力安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用电,2023,38(6):65-66.
[3]卞瑞祥,周季峰.电力系统移动应用离线人脸识别的实现方法[J].电工技术,2022(10):44-45+187.
[4]沈伍强,张小陆,曾纪钧.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变电检修工作远程许可方法研究[J/OL].电测与仪表:1-8[2024-06-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202.TH.20220518.1536.004.html.
[5]段笑晨,白冰,王延,等.基于人脸识别的电力营销权限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应用,2022(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