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读”辟“写”径,展现别样精彩

作者

张佳佳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2156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低年级学段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低年级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他们的写作能力不足,面对写话训练常常感到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写起。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群体突破写作障碍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策略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利用绘本阅读,促进语言积累

低年级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尤其在写话训练过程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缺陷暴露得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及其兴趣特点引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而绘本正是其中之一。通过将绘本引入课堂,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可以帮助其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通过绘本的辅助,学生就可以建立起写话素材库。

例如,针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话主题“我最喜欢的玩具”,教师为学生拓展了课外绘本故事《玩具船去航行》。因为该写话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描写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外形和细节,而这则绘本故事同样涉及对玩具船和拖轮的外形描写。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故事画面,同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抽出来,让学生进行语言分析和摘录。比如,当玩具船随着狂风暴雨来到了水深的地方,这时“咔嚓咔嚓开过来一搜绿里夹黑的拖轮,拖轮的舷边挂着一排旧轮胎,前面两个窗子看上去像一双疲惫的眼睛。”教师可简要讲解这句话的精妙之处:“这句话通过颜色、外形等细节写出了拖轮的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拖轮拟人化处理,仿佛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承载着航行辛劳的人。”有了绘本的启示,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用多种方式观察玩具的外形特点,包括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子闻等等,尽可能把握玩具的诸多细节。在进行写话练习时,学生首先需要用一句话交代玩具的外形特点,然后加入修辞手法,最后表达自己对玩具的情感。通过绘本的辅助,学生很快完成了这一写话练习。

二、聚焦教材文本,模仿经典写法

从实际而论,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直接要求其写话,不仅收效甚微,也会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厌烦或者畏惧心理。鉴于此,教师需将仿写练习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本是学生仿写的最佳素材,因为这些文章都经过教育专家的筛选,完全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接触这些优质的文本,让学生聚焦文章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以及结构特点,同时参与仿写练习,学生才能逐步走出写话的困局。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对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方式建立初步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度品鉴文章的写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采取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作者非常善于发挥想象,对奇石的各种特点展开细腻描写,同时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黄山奇石如现眼前。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深入分析,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仿写任务。针对低难度层次,要求学生仿写课文第二段,因为这一段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山奇石比作天上掉下来的仙桃。针对高难度层次,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选择身边熟悉的物品或者场景,如花坛边的树枝、天上的云朵、操场上的圆石头等进行仿写,要求运用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写话基础。

三、把握恰当时机,融合读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不注重时机的问题。比如,当教学到课文的精彩句子时,教师本可以顺势开展随文练笔,但他们往往将重心放在文本的品读上,而且倾向于将写话练习布置成课后作业。看似短期内没有不良影响,但久而久之,学生的写话热情会受到打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紧扣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状态,在最佳的时机开展读写活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例如,在教学《雪孩子》时,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把握如下几个环节实施读写活动:比如,当学生读到课文第一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下雪的真实场景,同时要求学生用“一连”这个词造句,如“秋雨一连下了好几天”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再比如,针对课文中雪孩子冒着大火救小白兔的情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很…很…”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雪孩子这一行为的感受,如“雪孩子很果断很勇敢”“雪孩子很厉害很无私”等。在课文结尾,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雪孩子飘向天空时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并鼓励学生试着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通过把握这些关键时机,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开辟“写”的路径,让学生在“读”的滋养下写出精彩的文字。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让读写充分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桂琴 . 指向教学重点,夯实学习基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4,(11):92-94.

[2] 邢心怡 .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质量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2):43-45.

[3] 马忠平 .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J]. 语文新读写 ,2024,(2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