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作业优化设计实践
周宇杰
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但从以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往往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学习习惯、物理基础,使得课堂作业布置体量较大,且以理论习题解答为主,缺乏有实践属性的课堂作业。这也致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升自身物理实践能力,并且,单一的书写性课堂作业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使课堂氛围较为单调。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着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作业设计方案,即,体现出课堂作业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作业练习与探究中,这也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提升。
一、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设计并优化研究型物理作业
在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中,研究型物理作业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践行“双减”政策时,也应着手对研究型物理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新课程改革具体要求,确定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方向及目标。之所以要突出研究型物理作业的重要性,主要由于研究型物理作业的布置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视野更为开阔,使学生在研究型作业这一开放性作业的探究中,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在设计与优化研究型物理作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研究型物理作业的设计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原则,考虑到学生物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取向等多方面情况,结合上述情况布置有探究性、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生成的研究型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动力[1] ;
其次,设定趣味性物理作业。想要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型物理课堂作业练习与探究中,需要教师设定趣味性更为突出的物理作业,例如,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能够激发起兴趣的话题,将其与本课时的物理知识衔接,这样一来,则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物理知识迁移与实践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惯性”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所涉及内容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应通过设定课堂探究型作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驾驶员开着小汽车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驾驶员踩刹车后,整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倾斜,这一现象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驾驶员踩刹车后身体会向前倾斜呢?”这一话题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程所学习的惯性定理,给出答案,使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加深了对本课时要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方向,设计体验式物理作业
对于当前很多高中生而言,之所以在物理课程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往往与课业负担较重有关,这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单调,不利于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生成。今后,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课堂作业设计时,想要使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有更多收获,应设计体验式物理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形成知识内化、迁移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需要教师以当前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前提,设定有减负增效属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作业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科思维,并加深对要点知识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力与运动”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时要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应设计体验式物理课堂作业,保证课堂作业的情境属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验证“牛顿定律”的情境表演活动,可以以人的运动、动物的运动、物体的运动等多种运动方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示运动规律,进而使学生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会在体验式物理课堂作业练习过程中,意识到本课时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课程学习体验。
三、突出物理学科实验属性,设计实验式物理作业
毫无疑问,实验性是高中物理学科最为重要的属性之一,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想要使学生在课堂作业练习中掌握要点知识,并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应突出高中物理的实验属性,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特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体现出物理课堂作业的体验性、实验性。今后,应积极创新物理课堂作业布置形式,尤其要在作业布置中多设计一些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印证物理规则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物理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使物理课堂作业的减负增效特征得以体现。
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探究与学习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反冲运动——火箭”内容,其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但教材上关于此方面的内容所占篇幅极为有限,虽然也引入了水轮机、火箭的工作原理介绍,但介绍的内容过于基础,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反冲运动的相关理论。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动手作业,即,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及多媒体课件上的相关资料制作出一个能够体现反冲运动原理的“水火箭”[3]。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结合相关资料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保证所设计出的“水火箭”别具一格。通过上述有操作属性的课堂实验作业环节设定,有利于学生对动能守恒定律进行深入探究,并掌握具体应用原理。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应将课堂作业优化设计与实践作为重中之重,可以从设计研究型物理作业、体验式物理作业、实验式物理作业等几个方面入手,体现出物理课堂作业形式的多元性,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课堂作业压力,也可以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与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新兵 . 基于“双减”背景下高一物理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11(10):71-73.
[2] 白静 . “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索[J]. 文渊(中学版),2024,3(6):211-213.
[3] 杨俊豪 .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课堂作业策略研究 [D]. 天水师范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