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
王新宇
凌源市第二初级中学 辽宁 凌源 122500
引言: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激发现代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让学生直接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来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 社会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
1.1 社会实践的定义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也是指学生在校外范围开展各种社会交往、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以及社会调查等工作,从中汲取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实际经验,使其熟知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则,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与舞台上的磨砺。
1.2 社会实践的特点
1.2.1 多样性
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需求对各类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也完全可以加以调整和变通。无论是农村考察研究或参与城市志愿者服务,还是参加科技竞赛,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项目,因此,在这些项目中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体验[1]。
1.2.2 实际性和真实性
与在校园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比,社会活动能让学生更加切实地感知社会,直面真正的问题,进而用亲身的体验来实践解决的问题。他们能在这些活动中意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然后经过他们自身的观察、思考及实验,去寻找到解决的方式。这样发现、思考、再实验的过程就是对自身创新思想的一种培养。
2. 义务教育阶段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2.1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困境
2.1.1 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短缺
虽然不少院校都关注到了社区服务,但因为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方面,这些学校在社区服务等方面实施起来会有经费和硬件上的问题。很多教育的实践只能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边地区进行,缺乏更广泛的实践地点和实践素材。一些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及足够的经费,以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去完成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际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2.1.2 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规划不够科学
在组织社区服务项目时,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考虑到活动的主题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活动项目变成了程序化低效的活动模式,有的只考虑参加人数,而忽视了活动效果,如方案“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规模,而忽略学生参与的效率”。还有的部分学校实践活动方案内容不丰富,形式不新颖,互动性差,不足以引起大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缺乏突破和创新 [2]。
2.1.3 教师指导和支持不充分
大部分学校教师在开展社区活动服务的时候表现出比较消极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些组织活动方面的管理工作和协调工作,而忽视如何去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思考。他们对于创新教育方面不具备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条件对创新进行指导,因而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或者建议,导致学生难以在这些服务活动中较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2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及其问题
尽管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通病。大体上来看,小学阶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面临以下几方面障碍:第一,广泛程度不高。即使部分社会实践项目开展比较普及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学校组织项目来承担一些社会任务,他们本身并无自主选择并反复探究的机会。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社会项目过于浅显,例如仅仅参与学校清扫社区、环境保护宣传之类的任务,其社会问题涉及深度不足,问题难度较大。这个方面造成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内容较为单一,也难于唤起深层次的创造意愿;第二,深度不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参与时间短,项目社会参与的深度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是集中一次性的,活动呈现轻松和好玩的特质,却忽视了训练过程的系统和发展的深度。
3. 社会实践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
3.1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面对当今迅猛发展的科技创新形势,更加突出了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它不仅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更是决定一个组织团体以及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而具有主体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发挥更好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使得他们能置身于各方面的实际体验和感悟,这种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为全面,能培养学生的独到想法和思维模式,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将接触很多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脱离书本上对问题的单一界定,而具备强烈的场景属性和复杂性,此时,学生需要使用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自己当前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将产生一种好奇心,去挖掘出新的解决办法和解决手段。例如,他们在进行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现,自己以往的办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新挑战,因此,就会探索和应用当下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3]。
3.2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处理能力是其个体综合能力素养结构中的一项能力素养,它是除了问题分析与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外,面对复杂或者突发问题具有沉着冷静、合理决策处理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社交实践活动以其接近生活和社会现实特点所特有的多样性、挑战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问题的学习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行动—反馈”的实践活动方式,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总之,社会实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以真实挑战性问题或任务为载体帮助学生增强挫折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潜力。在未来的育才方向上我们要将社会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环节,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更大社会空间中健康成才并为其更好地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高树杰 ; 龚永东 ; 刘书鹏 .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J]. 乡村振兴与发展 ,2023(12):45-50.
[2] 张涵宇 ; 李珊珊 ; 徐秋婷 . 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 [J]. 教育与技术 ,2023(8):58-62.
[3] 周天宇 ; 贺柳萍 ; 侯志清 . 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4(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