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作者

石兆山

右玉县雨露希望小学校

引言:在“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分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然而,传统分组合作学习常面临分组方式太依赖教师主观经验、合作过程缺乏实时互动工具、学习效果评价多以结果为导向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智慧课堂的出现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技术支撑。其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的全流程教学场景,能够实现学习数据的实时采集、合作过程的动态可视化与评价反馈的精准化。在此背景下,探索智慧课堂与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深度融合路径,不仅符合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更能为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实践范式。

一、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动态分组模型

以往进行分组学习时,如何分组基本上全凭教师个人主观的经验和判断,小组成员内耗严重的情况时有出现,但这一切都可以在智慧课堂上避免。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科学分组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借助智慧课堂的学习平台采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认知能力测试等多维度数据,实现对每一位学生情况的有效掌握,随后可运用聚类分析算法,将学生分为“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三类,形成异质化小组 [1]。例如,在数学广角单元教学中,平台可记录学生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能力”等维度的表现,自动生成能力雷达图,教师即可据此组建包含不同能力倾向成员的 4 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既有擅长数据分析的成员,也有具备创意表达能力的学生,让每个小组都能融洽地开展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为了保障分组的有效性,还要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实际上,智慧课堂平台的学习行为分析模块可实时监测小组协作状态,如当发现某小组连续 3次任务完成效率低于阈值时,平台会自动触发预警。教师在充分了解该小组的状况和短板之后,可根据预警信息,利用平台的“能力图谱”功能将表现突出的学生调配至薄弱小组,或重新分配角色。譬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若某小组在资料整合环节进度滞后,平台会综合教师考量,建议将其他小组的“信息整合能手”调入该组,并调整原有成员的任务分工,如此即可确保小组协作始终处于高效状态。

二、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项目化合作任务

在传统分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要完成的任务相对固定,很难锻炼高阶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智慧课堂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依托平台的“虚拟实验室”“AR 情境模拟”等功能,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化任务,实现对智慧课堂资源整合能力的充分运用。打个比方,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项目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借助智慧课堂获取古籍数字化资源,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用 3D 建模还原古代建筑”任务。接任务后,每个小组都可将任务分解为“历史背景调研”“结构数据测量”“模型设计优化”三个子模块,分别由小组内具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空间建模特长的成员主导,通过平台的“协同编辑”功能实时共享成果,最终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努力中完成任务。

要想提升合作治理,互动工具的深度应用必不可少。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讲解智慧课堂的工具和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发挥其功能作用,如智慧课堂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可将小组讨论过程转化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实时反馈系统”则能即时统计小组内成员的贡献度,促进责任分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校园节水方案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举例示范的方式让任意小组通过平台的“头脑风暴”模块提出创意,用“决策矩阵”工具评估方案可行性,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不同方案的实施效果 [2]。设计这些融合技术任务,可达到让学生在协作中实现“问题提出—方案设计—验证优化”完整思维闭环的教学目的。

三、建立多维动态的评价机制

智慧课堂的智能评测功能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可有效缓解传统评价方式多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弊端。具体来说,智慧课堂的平台可对学生在合作任务中的发言频次、问题解决路径、资源利用效率等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生成“合作能力发展曲线”,教师在观看完曲线后可据此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在“科学探究”合作任务中,平台会自动识别小组讨论中的“有效提问”“建设性补充”“逻辑漏洞”等行为,生成包含“思维深度”“协作效率”“创新指数”的三维评价报告,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如此教师便可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补齐自身短板。除了智能评测功能之外,智慧课堂还可以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这是有充足的事实支撑的:智慧课堂的“评价矩阵”功能支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评价。

结束语: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科学分组模型、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项目化合作任务、建立多维动态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将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融入智慧课堂的实践中,让分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形式上的课堂热闹,而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形成。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技术终归只是服务于教育的工具。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合理运用技术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静静 . 许明华 . 智慧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4(21):105-108.

[2] 章英纯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 [J]. 2023(3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