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院校绿色低碳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段青 马腾 贾佳 张兆青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省枣庄市 2775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绿色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加速绿色转型,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更要具备绿色生产理念、低碳技术应用能力和环保意识。

高职院校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纽带,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区域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专业设置与绿色产业需求脱节、实训环节未融入绿色标准等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对复合型绿色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如何构建适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绿色低碳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一)产业转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前,山东省正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传统制造业(如化工、机械、建材)加速实施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山东省人社厅数据,2023 年全省绿色产业相关岗位需求同比增长 37% ,其中技能型岗位占比超 60% ,但企业普遍反映“懂技术、会低碳、能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缺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同步升级。高职院校需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这既是职业教育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提升自身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二、高职院校绿色低碳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绿色导向”的专业体系

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优化专业结构:一是在现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传统专业中增设“绿色模块”,如机械专业增加“低碳加工技术”课程,建筑专业融入“绿色建筑标准”内容;二是对接新兴产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直接培养绿色低碳领域专门人才。通过“传统专业绿色化、新兴专业特色化”,形成覆盖“研发- 生产- 运维”全链条的绿色专业群。

(二)优化“课证融合”的课程内容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学院联合本地节能环保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开发“绿色碳课程包”。

基础层面:开设《绿色低碳概论》《环境保护基础》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

专业层面:将“低碳技术应用”“节能设备操作”等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增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与回收”模块;

证书层面:对接“碳排放管理员”“节能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将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学习 - 技能认证 - 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建设“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

实训环节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采取“校内 + 校外”双轨模式建设实训基地:

校内基地:改造传统实训车间,引入节能型设备(如变频机床、太阳能供电系统),设置“绿色生产实训区”,要求学生在实训中践行“低碳操作规范”(如废料回收、能耗统计)。

校外基地:与枣庄市多家新能源企业(如滕州市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共建“绿色低碳实训中心”,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如光伏组件安装、

工业废水处理),在实践中掌握低碳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

(四)创新“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

为破解“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难题,学院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如低碳项目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能教学,学校导师负责理论知识衔接;

项目驱动制:以企业真实的绿色技改项目(如工厂节能改造、碳排放核算)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方案设计 - 现场实施 - 效果评估”全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订单培养:与本地龙头绿色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如“精工绿色技能班”),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绿色岗位就业。

三、实践成效与展望

(一)初步成效

通过上述路径探索,在绿色低碳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近一年来,新增新能源相关专业 1 个,开发绿色课程 12 门,培养“双师型”绿色教师 30 余名;学生获得“碳排放管理员”等证书人数同比增长 45% ,毕业生在绿色产业领域就业率达 32% ,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绿色技能适配度”评分达 4.2/5 分。

(二)未来展望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扩大校企合作范围,联合更多绿色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二是加强绿色教育研究,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如绿色实践成果兑换学分);三是推动区域职业院校协同,共享绿色教育资源,形成“校- 企- 区域”联动的绿色人才培养生态。

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绿色低碳技能人才,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的实践表明,通过“专业体系绿色化、课程内容融合化、实训基地实战化、育人机制协同化”的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技能人才的绿色素养和实践能力。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Z].2021.

[2] 教育部 .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Z].2021.

课题:本文系 2024 年度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培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需技能人才的路径研究”(立项单位:)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