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演进路径与发展前景
李强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一、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突正在重塑高等外语教育格局。随着生成式 AI 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不断进步,外语教育目标已从单纯的语言技能培养转向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跨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育。2025 年以来,AI 赋能外语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开展了创新性实践。苏州城市学院举办了以“智启·融创·育人—AI 时代外语教师教学力与数字力双擎驱动的教改跃升”为主题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天津外国语大学申报的《基于数字化资源和新形态教材,“构建外国 + 学科”的 AI 教 - 学 - 考 -评新范式》项目成为天津市首批 " 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 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1]。这些实践表明,AI 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已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正在重新定义外语教育的形态与边界。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智能时代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与面临挑战,为未来外语教育发展提供学术性思考和前瞻性建议。通过梳理当前研究成果和创新案例,探索人机协同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能方向 ,为推动AI 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必然性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度重构外语教育生态,推动学习范式向人机协同转型。这种重构不仅体现在教学工具和方法的表层变化,更涉及到教育理念、师生角色、教学评价等深层结构的调整。研究表明,约有 68% 的学生表示,传统课程内容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制约。AI 技术的引入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智能诊断、自适应学习路径设计以及实时反馈机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创造了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
其次 AI 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全面革新。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实质性落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分析能力,教师可全方位、精细化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性,包括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风格等,并智能制定适配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另一方面,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强化,AI 支持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和学校环境,而是延伸至学生的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通过智能终端和云端平台实现无缝衔接的持续学习。
最重要的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智能时代得到了新的诠释和践行。AI技术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扩大教师的情感影响和人文关怀能力,使教师能够从繁重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评价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种理念革新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综合教育过程,更好地回应了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AI 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研究维度
在 AI 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张静 (2025) 提出了“AI 赋能外语学习素养”(AIEL3) 概念框架,构建了涵盖情感、行为、认知和伦理的四维模型,为理解和分析智能时代外语学习提供了理论工具 [2]。这一框架突破传统 AI 素养的普适性局限,确立了外语学科领域的分析框架,并研制了标准化评估量表“AIEL3Q”,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量化工具的学科适配性转化。
表:AIEL3 四维框架的核心要素与教学实践对应表

AIEL3 框架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多维协同和学科特化。与传统通用 AI素养模型不同,这一框架紧密结合外语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突出了在语言学习环境中 AI 技术的特殊应用方式和影响机制。例如,在认知维度,它不仅关注一般性的技术应用能力,更强调 AI 如何支持外语知识体系建构和学习方法优化;在伦理维度,它特别关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尊重和语言学习中的学术诚信问题。这种学科特化的理论框架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 AI 应用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应用维度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智能诊断与反馈系统,AI 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学习难点,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例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答题平台,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刻画出精确的学生画像,进而形成个性化的翻译教学模型,科学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其次 AI 技术通过创建真实语境和虚拟环境,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AI 可构建跨文化交际的虚拟场景(如国际会议、节日庆典),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应用,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和社会规范。这种情境化学习体验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真实语境不足的缺陷,使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交际能力。
最后 AI 技术大幅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交互性和参与度。AI 对话机器人使学生可与 AI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进行自然对话,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在辩论式对话中,AI 可模拟不同立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推理。这种交互式对话练习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低焦虑、高反馈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语言自信心的建立。
四、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 AI 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核心矛盾。
首先,在技术应用方面,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重工具操作,轻伦理认知”的倾向。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AI 工具的使用方法,但对于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学术诚信等伦理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这种伦理认知的滞后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在使用 AI 工具的同时保持学术诚信,成为智能时代英 语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4]。
其次,在学习模式方面,AI 支持的碎片化学习虽然提高了学习灵活性,但也可能阻碍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零散的知识点和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平衡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认知,成为AI 赋能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在教学实践方面,AI 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还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教师数字素养不足制约了 AI 技术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难以适应 AI 支持的教学创新。这些制度性障碍和技术性限制共同构成了AI 赋能英语教学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应对 AI 赋能英语教学的挑战,还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机制。首先,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 AI 应用能力。例如,外研在线推出的 iTeach 教师数字素养 AI 平台(外语学科版),通过多个核心模块为外语教师提供智能化的专业发展支持,全面助力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转换。2024 年 12 月,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一期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创新实战训练营成功举办,吸引了近百名教师参与,为教师提供了 AI 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体验 [5]。
其次,需要优化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为 AI 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例如,湖南中泰智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 AI 英语教师助手,整合了大单元教学规划系统、同步教学资源生成引擎、多模态素材库、智能练习系统,形成“教 - 学 - 练 - 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类智能平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 [6]。
最后,需要创新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为AI 赋能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弹性化的教学管理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尝试 AI 支持的教学新模式,容忍创新过程中的试错和调整。只有创建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才能充分发挥AI 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变革潜力。
参考文献:
[1] 徐锦芬,王海啸,杨蔚 . 智启·融创·育人—AI 时代外语教师教学力与数字力双擎驱动的教改跃升 [J]. 外语教育研究, 2025,28(3): 1-8.
[2] 张静 . 高校学生 AI 赋能外语学习素养:框架建构与量表开发[J]. 外语界,2025, 45(4): 12-19.
[3] 冯庆华. 数字技术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创新应用[J]. 现代外语,2025, 48(2): 45-52.
[4] 李润润.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 中国外语,2025, 22(2): 34-40.
[5] 胡开宝,王晓莉 .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J].外语电化教学,2024, 45(1): 23-29.
[6] 梅冰.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角色转型与专业发展[J]. 外语教学,2025, 46(2): 67-73.
[
作者简介 ] 李强 (1983 - ),男 , 河南开封人 , 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课程教学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