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立意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杨小勇
崇州市白头中学校 四川成都 611200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已然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关键方向所在。数学核心素养不单单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集中呈现,更是他们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关键因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以“生活数学”以及“活动思考”为立足点,为素养培育提供了优质的载体,而问题情境教学作为连接教材与素养的纽带,它的实施效果直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当下部分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教学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充分发挥出素养培育的价值。鉴于此,本文结合北师大版教材,深入地探讨核心素养立意下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希望可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给予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内在关联
数学核心素养乃是学生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契合个人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其囊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这六大维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以“生活数学”以及“活动思考”作为编写的主要线索,着重突出知识的生成特性与应用特性,而问题情境教学恰恰是连接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纽带。问题情境教学借助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相匹配的场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可被感知、可以进行剖析的具体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构建,比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当中,依靠“计费方式选择”“商品打折销售”等生活方面的情境,可帮助学生领会方程的实际意义,还可培育其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分析意识,达成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变[1]。
二、核心素养立意下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困境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教学虽说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却依然存在着和核心素养目标相脱节的状况。其中一个方面,情境设计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些教师只是把情境当作“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展示一些生活当中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并没有去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链,这样一来就造成情境和素养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割裂。另外一个方面,情境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并不相匹配,北师大版教材在“函数”这一章节当中引入了“气温变化曲线”“路程时间图像”等情境,如果教师没有搭建起阶梯式的问题支架,很容易致使学生因为理解上存在障碍而放弃探究,难以达成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目标。此外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依旧是以“解题的正确率”作为评价的核心,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过程以及思维方法的评价,不可全面地反映出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 [2]。
三、基于北师大版教材的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构建“三维情境”体系
依据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特性,从“生活维度”“学科维度”“探究维度”构建情境体系。于“生活维度”,挑选教材中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如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把“班级学生身高统计”以及“学校周边交通流量调查”当作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方差等知识去分析数据,培育数据分析素养。在“学科维度”,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比如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中,结合美术课“对称图形”的内容,设计“绘制校园对称建筑平面图”的情境,提高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能力。在“探究维度”,借助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栏目,设计开放性问题,例如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中,以“如何设计长方形花园面积最大”作为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素养。
(二)遵循认知规律,设计“阶梯式问题链”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把问题情境划分成“基础型 — 提升型 — 拓展型”三级问题链。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基础型问题为:“依据教材中‘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表格,写出函数表达式”,以此帮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提升型问题为:“结合函数图像,分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形”,引导学生理解函数与图像的关系;拓展型问题为:“要是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堵车,怎样修改函数模型来描述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借助阶梯式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在剖析里收获成就感,一步步提升核心素养 [3]。
(三)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素养导向”评价机制
转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构建“过程 + 结果”以及“定量 + 定性”的综合性评价机制。在过程评价中,借助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探究行为以及合作交流表现,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情境当中,评判学生是否可以依靠动手操作即剪拼平行四边形发现性质,以及是否可以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在结果评价方面,除了关注解题的正确率之外,更加看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评价。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情境中,要评价方程解法的正确性,还要评价学生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以及解题思路的创新性。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在“数据调查”情境结束之后,自评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小组互评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定性评价,以此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结语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需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依托,从情境构建、问题设计、评价优化三个维度发力,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立足教材的情境体系、符合认知的问题链设计、素养导向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真正实现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用数学”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兰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 ,2025(9):108-110.
[2] 曾远章 . 问题驱动 , 探究生成 , 感悟提升 -- 基于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C]// 第二届教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5:1-5.
[3] 梁正飞.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探究[C]//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