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检在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检测中的精度与效率分析
郑衍乐
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100
引言
作为高速公路的根基,路基承担着分散车辆荷载、维持路面稳定的重要作用。但在持续的交通压力与复杂自然环境作用下,路基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滑坡、空洞等病害。传统人工检测依赖检测人员步行巡查,受地形、天气限制大,面对边坡、桥梁下方等危险区域,检测人员人身安全难以保障,且肉眼观察难以发现毫米级裂缝等细微病害。地质雷达、探地成像等设备虽能检测内部隐患,但操作复杂、检测范围有限,无法实现大面积快速检测。无人机巡检技术凭借机动灵活、视角多元等特点,为路基病害检测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其精度与效率对提升公路养护质量至关重要。
一、无人机巡检技术概述
1.1 无人机巡检的技术原理
无人机巡检主要依托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LiDAR)和遥感技术实现路基病害检测。航空摄影测量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相机,按一定重叠率对路基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取大量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影像进行三维建模,从而分析路基表面的裂缝、坑槽等病害。激光雷达技术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快速获取路基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能够精确测量路基的高程变化,有效识别沉降、塌陷等病害。
1.2 用于路基病害检测的无人机类型与设备配置
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检测的无人机主要分为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悬停稳定的特点,适合在地形复杂、空间受限的区域作业,如隧道进出口、桥梁下方等,其飞行高度一般在 5 - 100 米之间,可近距离拍摄高清影像。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长、飞行速度快,适合大面积路基巡检,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较长里程的路段,但其对起降场地要求较高。
1.3 与传统路基病害检测技术的对比
相较于传统路基病害检测技术,无人机巡检具有显著优势。人工巡检依赖检测人员的经验和肉眼观察,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检测人员每天仅能完成数公里路段的巡查,且难以发现深层或细微病害,同时在危险区域作业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地质雷达、探地成像等设备虽然能够检测路基内部结构,但设备体积庞大、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且检测速度慢,成本高昂,难以实现大范围快速检测。而无人机巡检具有机动性强、检测范围广、效率高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数十公里路段的检测,并且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和三维数据,对病害的识别更加精准。
二、无人机巡检在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检测中的精度与效率表现
2.1 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与实际表现
无人机巡检的检测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设备性能方面,相机的分辨率、激光雷达的点云密度直接决定了检测的精细程度,高分辨率相机可识别毫米级裂缝,而高精度激光雷达能精确测量厘米级的高程变化。飞行参数方面,飞行高度、速度和姿态稳定性对数据采集质量至关重要,过低的飞行高度可能导致拍摄范围受限,过高则会降低图像分辨率;飞行速度过快会使影像模糊,影响三维建模精度。
2.2 检测效率的优势体现与作业流程
无人机巡检在检测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传统人工巡检每公里检测耗时约1 - 2 小时,且需多人协作,而无人机巡检在地形平坦、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每小时可完成 20 - 30 公里的巡检任务,单人即可操作,大幅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其作业流程主要包括任务规划、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三个阶段。任务规划阶段,操作人员根据检测需求,利用专业软件设定飞行路线、高度、速度等参数,生成飞行计划;数据采集阶段,无人机按照预设路线飞行,搭载的设备同步采集路基数据;数据处理阶段,将采集到的影像、点云等数据导入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病害识别与分析,生成检测报告。
2.3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分析
无人机巡检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展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但也面临挑战。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无人机飞行干扰少,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效快速的优势,顺利完成大面积巡检任务。然而在山区,复杂的地形和气流变化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增加操作难度,且信号遮挡可能导致通信中断,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控技术。
三、提升无人机巡检精度与效率的优化路径
3.1 设备与技术的升级改进策略
提升无人机巡检精度与效率,设备与技术的升级是关键。在硬件设备方面,研发更高分辨率、更稳定的相机,提高激光雷达的扫描频率和点云密度,优化热红外传感器的探测精度,以获取更准确、详细的检测数据。同时,改进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无人机对姿态和位置的感知精度。在软件技术方面,开发更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三维建模软件,提升病害识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病害信息。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优化
优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无人机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利用自动化算法对采集到的影像和点云数据进行快速筛选、拼接和校正,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在病害识别阶段,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训练专门的病害识别模型,使其能够自动识别裂缝、沉降、空洞等多种路基病害,并对病害的类型、大小、位置进行精确标注。在数据分析阶段,建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将影像数据、点云数据、热红外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路基的健康状况,生成可视化的检测报告,为养护决策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3.3 检测方案与作业流程的完善
完善检测方案与作业流程是保障无人机巡检精度和效率的重要环节。在检测方案制定方面,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和病害风险等级,合理选择无人机类型和设备配置,制定个性化的检测方案。例如,对于新建高速公路,可采用高精度激光雷达进行全面检测;对于老旧路段,则重点关注裂缝、沉降等常见病害,选用高分辨率相机和热红外传感器进行针对性检测。在作业流程优化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四、结论
无人机巡检技术凭借独特优势,为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检测注入新活力,在精度和效率上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剖析技术原理、分析应用表现、提出优化策略可知,其能突破传统检测的局限,有效提升病害识别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未来,持续推进设备技术升级、优化数据处理方法、完善检测流程,不仅能让无人机巡检在路基病害检测中发挥更大价值,还将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道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暾 , 周骁 , 王杨 , 等 . 高速公路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浅析 [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5,(S1):173-175.
[2] 胡淼 , 胡永梁 , 王路 , 等 . 低空经济浪潮下高速公路无人机运营管理探究 [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5,(S1):117-119.
[3] 李浩 , 牛洪蛟 , 李夏洋 , 等 . 基于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的铁路智能巡检方法 [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22(02):11-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