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王灵慧 刘蓉 黄秋兰
宜宾学院 644000
1 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意义
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犹如为知识传承注入灵魂,其意义深远且多元交织。于深化技术培养方面,让学生明晰分子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关键价值,如基因编辑助力优质作物育种,稳固粮食安全;基因治疗为重大疾病攻克开辟新径;核酸检测与靶向药物研发筑牢公共卫生防线。于思想培育方面,让学生认清基因编辑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议,警惕基因数据泄露带来的歧视风险等,让学生既掌握尖端技术,又坚守伦理底线,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同步 ,推动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好造福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突破未知边界的探索勇气及守护国家的责任。
2 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教学内容方面
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同亟待更新的知识版图,现存诸多局限亟待突破。首先,在价值引导方面,教学内容更多的注重知识传授方面,而忽视了分子相关技术能创造的巨大价值,如核酸检测、精准医疗、粮食生产等;其次在创新精神引导方面,分子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课程内容却未能及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如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CRISPR/Cas9 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但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早期的技术框架,致使学生难以触摸学科前沿的脉动,限制了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对科学探索的敏锐感知;最后,在家国情怀培养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教学内容中未能与国家需求联系及广阔应用前景,削弱了知识的实用性与吸引力。
2.2 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教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堂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如同陈旧的枷锁,束缚着教与学的活力。在教学互动层面,“满堂灌”的讲授模式下,教师成为知识的单向输出者,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课堂沦为知识的“传送带”,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热情。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与严谨,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个体需求,使得课堂氛围压抑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优质思政教学案例的缺乏,未将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社会责任相联系,学生难以形成家国情怀,无法意识到自身所学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以上教学方法的不足,错失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内驱力的良机。
3 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恰似为知识注入灵魂,需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富矿,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精妙融合。在讲述基因工程演进历程时,引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征程中的动人篇章,如屠呦呦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发现青蒿素,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彰显出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鲜活的事例,不仅让学生领略我国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能点燃其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此外,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等时代热点,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维度思考科学进步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关联,助力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政共鸣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点燃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热情。案例教学法以真实且具代表性的分子生物学故事为载体,将科学家们攻克重大疾病基因治疗难题的艰辛历程娓娓道来,组织学生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智慧与社会责任担当,使学生在沉浸式思考中深受触动。小组讨论法则围绕基因检测引发的就业歧视等热点话题,搭建起思想碰撞的舞台。学生们分组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锻炼批判性思维,提升沟通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让思政教育在思维交锋中悄然浸润学生心田。
3.3 强化实践教学,践行思政教育理念
实践教学是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璀璨明珠,更是思政教育落地生根的关键土壤。在实验课堂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是培育严谨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契机。在基因克隆实验里,要求学生如精密仪器般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记录实验数据,在点滴细节中涵养实事求是的科研品格。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常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锤炼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场,更是学生感悟科学精神、践行责任担当的生动课堂,让思政教育在实践探索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深耕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思政沃土,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资源,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及评价等多维度提出系统性改革策略,并付诸教学实践。在探索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如藤蔓交织,在优化的教学内容里生根,于创新的教学方法中抽芽,在强化的实践教学中开花,在完善的评价体系中结果。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切实搭建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桥梁,既滋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根系,提升其综合素养,又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忱,显著增强学习实效,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生物学人才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 习近平 . 先锋 ,2022(10)
[2]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 王来友 ; 程爽 ; 于海彦 ; 刘冰冰 ; 李慧星 . 广东化工 ,2021(17)
[3] 分子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J]. 郑梅竹 ; 陈明惠 ;王文丽; 周密; 范亚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04)
[4] 新时代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研究评析[J]. 徐奇; 鲁宽民.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