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实践探索
王燕红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瑶芦小学 529000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偏重学科教学和纪律管理,而德育渗透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规范、责任意识薄弱、社会交往能力欠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科学有效地融入德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班级管理质量的关键问题。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和可操作的实践策略,可以实现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和道德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日常纪律引导、榜样示范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为健康人格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观念。通过班级活动、合作任务和角色扮演,班主任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
(三)增强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可以通过日常评价、目标设定和自我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和生活挑战时,能够理性思考、合理调控行为,实现自主发展[1]。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实践策略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素养
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直接影响班级德育效果。高素养的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言行示范、情感引导和价值观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向教育氛围,从而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
班主任可以定期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和德育学习,如心理学课程、德育案例分析、教育讲座和教育研讨会,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通过自身行为示范来引导学生,例如礼貌待人、尊重学生意见、积极解决冲突,潜移默化地传递诚实、责任、关爱与合作等核心价值观。此外,班主任还可利用书籍推荐、故事分享、班会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和演示道德理念,使学生在理解行为规范的同时,将道德认知逐步内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体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更易接受德育引导。通过平等沟通、尊重个性和关注情感,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中有效融入道德教育内容 [2]。
班主任可通过班会、晨谈或小组活动,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兴趣、困惑和实际需求,从而营造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例如,在班级讨论值日安排、学习计划或活动方案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想法并参与决策,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互动中,班主任应保持耐心倾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协作解决问题。通过长期的信任建立和尊重互动,德育内容能够自然融入班级生活,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更容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习惯,同时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规则
让学生参与班级规则制定不仅能提升其责任感,还能强化自我约束意识。自主参与规则设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行为规范的意义,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德育在管理实践中得到自然渗透。
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讨论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包括课堂纪律、值日安排和公共物品使用规则,让学生自主提出具体条款,并通过投票或协商达成共识。例如,学生可以制定“举手发言”“爱护教室物品”“友好合作”“遵守作息时间”等规则,并以图表、卡片或海报形式张贴在班级显眼位置,便于随时查看和提醒。在规则执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和互评,同时提供适度的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通过这一过程,班级规则不仅得到遵守,还成为德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为班级管理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四)注重家校合作渗透德育教育
家校合作能够延伸德育教育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接受一致的价值观引导。通过家校沟通、共同活动和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内化道德规范,实现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或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德育目标、活动内容和具体行为规范,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工作,例如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参与家庭劳动、遵守生活规则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如班级主题节日活动、合作游戏日或社区志愿服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互动体验理解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的家校联动,德育教育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两端全方位渗透,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稳固和强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行为规范、责任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规则制定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实现德育的自然融入。实践表明,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德育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还能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能与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秦晓明 .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 知识文库 , 2024(4).
[2] 央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 传奇故事,2023(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