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

作者

黄霞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 530600

引言

随着新时代小学教育对素质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班级作为学生成长与学习的核心场域,其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当前小学教育环境中,学生个体差异愈发明显,家长对教育的期待更趋多元,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也为班级管理带来新的环境变量,这些变化使得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需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1]。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点

1. 缺乏良好班风建设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易受同伴行为影响,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若难以持续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认同,易导致班级出现纪律松散、学习氛围淡薄的情况。

2. 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小学班主任仍沿用传统权威式管理理念,过度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忽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自主需求,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管理过程中多以约束、说教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3. 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许多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度依赖制度约束与口头说教,管理模式缺乏多样性与趣味性,难以契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互动的特点;日常管理多围绕纪律维护、作业检查展开,缺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实践活动与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低,自我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4. 缺乏明确奖惩制度

部分小学班级未建立清晰、统一的奖惩制度,奖惩标准模糊且执行不连贯,如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缺乏及时、明确的肯定,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随意,易让学生产生不公平感;同时,奖惩方式单一,多以口头表扬或批评为主,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正向行为,也无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影响班级管理秩序。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对措施

1. 创新班主任管理理念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创新,需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式管理思维,转向以学生为核心的个性化、引导式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与合作能力融入管理全过程,通过理念革新构建平等、包容、互动的班级管理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2]。

班主任可定期参与“以生为本”管理理念专题培训,培训内容聚焦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个性化需求分析方法等,培训后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学生成长档案”,档案中记录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及待改进方向,班主任依据档案为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例如对内向学生多采用鼓励式沟通,对活泼学生引导其参与班级服务,同时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倾听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根据学生反馈调整管理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2. 丰富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需摆脱单一的制度约束式管理,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互动的特点,丰富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将教育性与实践性融入管理过程,通过多元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实现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

可推行“班级岗位轮换 + 趣味任务”管理模式,根据班级事务设置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纪律小助手等岗位,让学生自主报名并定期轮换,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同时设计与岗位相关的趣味任务,如图书管理员需每月组织一次“故事分享会”,卫生监督员需每周设计一张“卫生小贴士”

海报,班主任为完成任务的学生颁发“班级管理小能手”电子勋章,通过岗位轮换与趣味任务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

3. 构建班级管理竞争机制

小学班级管理竞争机制的构建,需以正向激励为核心,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合理设定竞争目标与规则,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竞争转化为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班级整体发展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抗挫折能力。

可建立“班级小组积分竞赛”机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竞赛内容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班级活动参与、环境卫生维护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积分规则,如课堂积极发言得 1 分、作业全对得 2 分、小组参与班级活动得3 分等;每周五汇总各小组积分,评选出“本周优秀小组”,为小组颁发流动红旗,并给予小组集体奖励,如额外的课间游戏时间;同时在竞赛过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步而非仅关注排名,对暂时落后的小组给予鼓励与指导,帮助其分析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让竞争成为推动班级进步的良性动力。

4. 提升班主任自身管理素质

班主任自身管理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小学班主任需在专业能力、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方面持续提升,以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班级管理的复杂挑战,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管理能力,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引领班级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班级秩序。

班主任可通过“线上学习 + 线下实践反思”提升管理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育部门或专业机构开设的线上课程,学习小学生心理辅导技巧、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内容,并做好学习笔记;每月结合班级管理实际案例进行实践反思,如记录一次与调皮学生的沟通过程,分析沟通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沟通技巧;此外,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分享自身管理案例并学习他人优秀做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在面对学生冲突时,能运用专业沟通技巧冷静处理,避免因情绪冲动影响管理效果,以良好的管理素质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难点的存在与教育环境变化、学生发展需求紧密相关,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则为突破管理困境、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可行路径,二者共同构成了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小学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与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班级管理将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吴金娣 .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的思考 [J]. 新智慧 ,2024(35).

[2] 解桂蕊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J]. 华夏教师 ,2024(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