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周政军
茶陵芙蓉中学 412400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拓展”为基本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维发展。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交互功能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特点,探讨信息技术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1.1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教材每章开头均设置导图或导入课,旨在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可通过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例如,在“二次函数”章节中,教师可播放过山车轨道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轨道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自然引出二次函数模型。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直观感受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1.2 生活化情境:强化知识迁移
湘教版教材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可进一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概率初步”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模拟软件设计“抽奖游戏”,让学生通过调整中奖概率参数,观察不同概率下的中奖频率。这种互动式情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统计意义,还能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应用
2.1 动态演示:化解抽象概念
初中数学中,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是教学难点。湘教版教材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探究模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但传统教具难以动态展示图形变化。信息技术可借助几何画板、Seewo 白板等工具实现图形的动态演示。例如,在“菱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平行四边形随邻边长度变化形成菱形的动画,并标注边长、角度等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此外,通过“折叠实验”动画,学生可观察菱形对角线垂直平分的特性,突破空间想象障碍。
2.2 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湘教版教材习题分为 A、B、C 三组,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可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习题的分层推送与动态调整。例如,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错题库”,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练习,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平台可推送基础题(如解不等式)、进阶题(如解不等式组)及拓展题(如实际应用问题),实现“因材施教”。
3、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应用
3.1 交互式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湘教版教材设计了“议一议”“做一做”等探究栏目,信息技术可进一步丰富探究形式。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 Seewo 白板的“克隆”功能,让学生通过拖动、拼接多边形碎片,自主探索内角和公式。此外,平台支持学生上传探究过程视频,教师可通过“手机传屏”功能展示优秀作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这种互动式探究不仅深化了知识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3.2 虚拟实验:拓展实践空间
湘教版教材注重实践性,但部分实验受限于场地与器材。信息技术可构建虚拟实验室,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中,教师可利用 Excel 或 SPSS 软件设计“校园垃圾分类调查”项目,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虚拟实验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
4、信息技术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4.1 过程性评价:记录成长轨迹
传统评价侧重于结果,而信息技术可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记录。例如,教师可利用平台日志功能,跟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及探究活动表现。在“函数图象”教学中,平台可自动生成学生绘制图象的轨迹视频,教师通过回放分析学生的操作习惯与思维过程,提供针对性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自主性。
4.2 多元化反馈:促进全面发展
湘教版教材倡导“多元评价”,信息技术可整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例如,在“课题学习”中,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交研究报告,系统自动生成“知识掌握度”“团队协作力”“创新表现力”等多维度评价报告。此外,平台支持“点赞”“评论”功能,学生可对同伴作品提出建议,形成良性互动。这种多元化反馈机制不仅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5、实践案例:信息技术在“圆的面积”教学中的应用
5.1 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播放“农田灌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渠圆形喷口的覆盖范围,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圆形区域的面积?”通过生活化情境,自然引出圆的面积公式探究任务。
5.2 动态演示:理解公式推导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圆分割重组”动画:将圆等分为若干扇形,拼接成近似长方形。通过拖动滑块增加扇形数量,观察长方形与圆的面积关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极限思想”在公式推导中的应用。
5.3 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技能
平台推送分层习题:A 组(基础题: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面积)、B 组(进阶题:已知面积反求半径)、C 组(拓展题:设计圆形花坛的种植方案)。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习题,系统实时反馈答案并生成错题解析。
5.4 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提交探究报告后,系统生成评价报告,包含“公式理解度”“操作规范性”“创新表现力”等维度。此外,学生可通过平台互评作品,教师结合过程性数据与终结性成果,给出综合评价与改进建议。
结语
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湘教版教材为例,通过创设情境、突破难点、促进思维发展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模式分析 [J]. 谢代武 . 试题与研究 ,2024(22)
[2] 基于数字信息技术 , 优选初中数学资源 [J]. 江晓臻 .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4(15)
[3] 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 王希舜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