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由古溯源理念下旅游岛南澳岛民宿设计研究

作者

李蓓

南澳县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 515900

一、“由古溯源”理念的内涵和思路

“由古溯源”的核心要义是指将文化从古代开始溯源,深入进行“挖掘 - 转化 - 应用”的逻辑构建。将文化回归本源,从历史、传统的文化中寻找灵感和本源,在设计中需要将本地的人文历史脉络、民俗风情、传统建筑风格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民宿设计中,“由古溯源”的设计理念可以用于这几个方面:第一,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溯源,采用当地的传统房屋造型、墙体结构、建筑构造形式;二对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使用石材、木材、墙体装饰材料;三对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提取和运用,将当地传统的装饰纹样、图案以及装饰工艺合理传承应用;四对传统建筑格局的传承运用,把当地的生活习惯用不同的院落布局、设计功能来体现。把民宿设计的逻辑框架通过“在地化设计”的理论体系来构架。

“由古溯源”的设计思路,是将民宿的文化传承价值、民宿生存竞争力、区域发展三位一体进行结合,来拓展民宿设计的思路与延展方式。深入梳理地域文化的建筑历史载体,与非物质形态的民俗、技艺结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基因”。深度发展这一理念,拒绝“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既反对“全盘西化”,也拒绝“复古怀旧”的保守态度,强调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中构建地域身份。

二、旅游海岛南澳岛民宿设计现状分析

南澳岛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中国大陆上唯一的海岛县,拥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号,是明清时期海防的要塞,拥有古渔村、总兵府、宋井、雄镇关等的历史遗产,以及“妈祖信仰”、“麒麟舞”、“宅鱿晒制技艺”、“鱼露酿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一座拥有美丽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的风景优美、历史渊源的海岛。

南澳岛虽然美丽,但是岛上民宿设计却存在很突出的短板。首先缺乏地域特色,部分民宿盲目模仿“网红风格”、藏族风格、ins 风格、北欧风格,没有与本海岛的自然地域文化相结合,与海岛的本土元素和文化割裂,少数民宿尝试融入本土元素,但是也停留在很肤浅的本地建筑外皮质下,这种“表面化”的设计降低了文化体验感和海岛民宿的辨识度。其次,民宿风格同质化的问题,南澳岛民宿通常出现与其他旅游景点风格相似的民宿设计风格,在外观、装饰以及布局上都有相似的特征,没有突出自己独特化的民宿设计风格,这种同质化的设计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后,对传统文化建筑元素运用不合理,南澳岛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是在文化元素的应用上,没能深入的挖掘应用当地的资源,只是泛泛的进行了简单堆砌的设计。

海岛民宿的特殊性的延展方式,与乡村民宿相比,海岛民宿具有独特的挑战性。生态环境不仅敏感而且脆弱,设计需要平衡文化表达与自然保护。在地理文化上,文化具有多元性,海岛为“渔、商、防”等文化交融地,代表着南澳县兼具渔业与海防文化。在气候适配上,高温、高湿、台风等气候特征,要求传统建筑元素具有抗风、防潮的功能性。

三、南澳岛“古源”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解析

3.1 历史建筑遗产中的设计基因南澳岛的历史建筑是“古源”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布

局、材料与构造中蕴含着适应海岛环境的内涵。在南澳县的古村落格局设计上,以深澳镇古村落为例,一般遵循依山傍海、避风向阳的原则,街道沿高线布局,减少台风袭击,便于排水。村落中心以“祖祠- 广场”为公共空间的集能化设计,周边分布布局居民,形成“凝聚性”布局,通过这样的布局形式,体现出海岛居民“抱团抗险”的生存智慧。传统建筑符号的设计构造是以“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丹凤朝阳”等格局构成,屋顶一般呈现双坡陡峭,实现两房侧排水的功能。一般采用石砌墙体,用本地的花岗岩砌筑,粗狂厚重,抗风能力强,墙面一般为白色,是使用牡蛎壳烧纸的灰浆抹面,防潮耐腐。墙上绘有金漆图案,一般绘有妈祖、二十四孝等图案。窗户为木雕窗花,题材为“渔樵耕读”等线条简洁的木质镂空图案。同时岛上还具有海防建筑特征,总兵府、古炮台等军事建筑采用“前低后高”的层级布局,设置“照壁”于入口,内部通道曲折,形成有效的预防序列空间,为民宿空间的“安全感”提供借鉴。

3.2 海洋设计元素的核心文化

在民宿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南澳县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文化符号。南澳县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以“渔”和“防”为双轴平行对称,是独特的物质与精神的载体。在渔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符号,渔船的“龙骨结构”象征着稳定,渔网的“经纬编织结构”象征着渔民的智慧、“浮标”的彩虹球的红、蓝、黄便于识别,“鱼篓”“船桨”具有强烈的辨识度。

南澳县历史文化中充满了海防文化印记,古炮台的几何形“瞭望孔”、总兵府刚劲有力的“匾额题字”、城墙的虚实对比的“垛口”承载着“守海卫疆”的历史记忆。同时南澳县还有浓厚的民俗信仰载体,妈祖庙灵动飘逸的“燕尾脊”、青铜质感的香炉、祭海仪式中的渔船模型和祭品托盘,体现了渔民对海洋的感恩与希望。

3.3 传统技艺文化的深度融合

非物质文化资源为民宿体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渔家记忆,通过蚝壳晒干之后的上墙装饰,把贝壳雕刻成图案、用技艺多样的渔网编织形式转化为建筑装饰语言,在民宿群中制作竹编的室内外艺术装置。进行民俗活动,在西山村四季田园民宿中,进行英歌舞的展演,变为民宿的季节性的体验项目。通过非遗饮食文化的体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宅鱿、鱼露等烹饪制作技巧开发为美食体验。

四、“由古溯源”的理念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1 历史文化的溯源引入

在民宿设计中“由古溯源”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介入,将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借鉴与应用这些文化元素的时候,避免篡改与破坏,尽量保持原样和原生态的价值,保持原本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4.2 自然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介入

南澳县的民宿设计中具有南澳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和人文环境气息,在民宿设计中要融入自然与人文的独特设计元素,就需要充分的应用当地的自然景观,也是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一体”的设计效果。同时也要充分的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将人文元素在游客欣赏美景的时候融入到民宿的设计中,形成浓厚的人文气氛。

4.3 实用性与创新性并重

“由古溯今”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复刻和重叙历史,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创造、重新设计,达到新的创新设计效果。在民宿设计中,既要结合来当地旅游的游客的需求,也要满足当地的历史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对民宿进行创新设计,让设计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延续,又具有现代实用性的风格,同时让民宿设计具有舒适度和便捷度,位游客提供满意的住宿需求。

4.4 坚持生态和可持续设计

在民宿设计中,建材和建筑结构要坚持保护生态的原则,在南澳县坚持“工业不上岛”的政策下,要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设计为原则。要树立环境保护的原则,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就地取材,实现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再生的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要保护能源、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可循环的利用和节约资源,促进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

五、“由古溯源”理念下南澳县民宿设计策略

5.1 以空间布局延续传统共生智慧

5.1.1 以地形进行生态布局

由古溯源古村落的布局模式,以“依山傍水”的选址逻辑进行民宿设计,民宿的布局设置要减少对原有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和影响,根据南澳县山海的结合分布,引申分析具体的设计策略:一、山地民宿的设计,一般建议采用“阶梯式”布局,将建筑合理的嵌入山坡,减少开挖面积。例如白榆山房民宿在建设的时候保留山体坡度,将客房沿山体等高线分布,每一层都可以眺望到海景,既保持了生态的完整,又延续了“依山傍水”的设计布局,形成了“层层向上”的空间记忆。二、海滨民宿的设计,一般借鉴古码头“退潮留距”的经验,建筑基地高于历史最高的潮水位 0.5 米以上,采用“前高后底”的体量避免海水倒灌。既减少了海景的遮挡,又形成了类似古村落的天际线。

5.2 层层递进的序列空间排列

根据南澳县海防建筑“防御性”与古村落“凝聚性”的特征,形成了南澳县民宿设计三个进阶的建构“过度 - 公共 - 私密”三级空间结构。一、过渡空间,入口设计“石砌照壁”,一般借助古炮台影壁的功能,既可以遮挡视野保证内宅的私密性,又可以用石材的粗犷质感体现海岛的独特民宿特征,照壁后面设置“四水归堂”形成“天井”,参考潮汕民居的引水特色,引入自然光线和雨水。二、公共空间,以“共享庭院”为核心,周边布置餐厅、茶室、展示区。庭院铺设青石板,保留古时候丝绸之路“古驿道”的装饰铺设肌理,设置南澳县最常见的“榕树景观”,可以让村民重现古时候“树下议事”的传统场景。二、私密空间,般是客房空间的布置,一般在公共空间后方或者是上层,有女儿墙,通过连廊和楼梯连接,形成“闹中取静”的空间,一般可以借鉴潮汕古民居“一明两暗”的户型,中间为起居室,两侧为睡眠区,可以增强民宿的舒适度。

结论

本文通过“由古溯源”的设计理念对以南澳县为例的民宿设计研究,得出这一理念的合理性和值得深入研究的价值,结合民宿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提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的设计方式。把地域特色、同质化严重、对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不足等问题,在由古溯源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女性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 吴巧红. 旅游学刊,2018(07)

[2] 国内外民宿旅游研究进展[J]. 张广海; 孟禺.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04)

[3] 多元主体互动机制下的乡村社区产业营造——基于浙江德清莫干山民宿产业的个案分析 [J]. 张国芳 ; 蔡静如 ; 张怡 . 岭南学刊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