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李芷君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卜集镇孙桁小学 272201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感是学生接触数学、理解数学的基础。数感并非单纯的数数或计算能力,而是学生对数字大小、数量关系、运算意义的直观感知与灵活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数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为后续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数感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语境下,数感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理解。首先,数感是学生对数字本身的感知,包括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组成,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数字的合理性;其次,数感涉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如能够感知两个或多个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倍数关系、加减乘除运算后的结果范围;最后,数感还体现在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感知,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字和运算解决实际需求。
(二)数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石”,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更快地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数量关系,减少因对数字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同时,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当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时,会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降低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提升学习兴趣;此外,数感的培养还能为学生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铺路,如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学习,都需要以扎实的数感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逻辑关系。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偏重技能训练,忽视数感培养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仍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率”为主,将数感培养视为“隐性目标”,未纳入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更关注学生是否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快速完成计算题,而较少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背后的意义、数量关系的本质,导致学生虽能完成机械计算,但对数字的感知能力薄弱,遇到需要灵活运用数字的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数感体验环节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仍采用“讲解 — 示范 — 练习”的传统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缺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环节。数感的形成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情境体验等方式逐步积累,但当前课堂中,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少有机会通过实物操作、生活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字与数量关系,导致数感培养缺乏实践支撑,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关注数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反馈环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以书面测试为主,评价内容集中在计算结果、概念记忆等方面,很少涉及对学生数感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数感的发展水平,如学生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是否能感知数字的合理性等,都难以通过传统测试体现。同时,单一的评价方式也让教师难以发现数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影响数感培养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激活数感感知
数学源于生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是激活学生数感感知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如购物、测量、时间管理等,将数字和数量关系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100 以内的数”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书本的页数、班级的人数、超市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数字的大小和应用场景;在教学“加减法”时,可创设“超市购物付款”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买一件 5 元的文具和一件 8 元的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付 20 元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数字的运算意义与数量关系,逐步激活数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数感体验
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感体验机会。首先,可运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关系,如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组成、加减法的本质;其次,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对数字的理解,如在学习“倍数”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存在倍数关系”,通过交流拓展对数字的认知;此外,还可引入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字猜谜、数独、数字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字规律,强化数感体验。
(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关注数感发展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数感发展纳入评价范围。首先,评价内容应更加全面,除了关注计算结果,还需关注学生对数字意义的理解、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如评价学生是否能根据情境判断数字的合理性、是否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其次,评价方式应更加多样,结合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口头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数感的发展情况,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通过口头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最后,评价反馈应更具针对性,针对学生数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感能力。
结束语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持续关注、不断探索。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偏差、方法单一、评价片面等问题,制约了学生数感的发展,需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感培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振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J]. 读写算 ,2025, (26): 94-96.
[2] 许莹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J]. 启迪与智慧 ( 上 ), 2025, (08): 35-37.
[3] 周洁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J]. 启迪与智慧( 上 ), 2025, (08):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