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优化新压裂液体系以减轻储层损害的技术路径探索

作者

曾鹏维

辽河油田工程技术分公司压裂酸化项目部

引言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作业作为提高储层渗透率和增产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中。通过向储层注入高压压裂液,形成人工裂缝以改善流体流动通道,从而显著提升油气产量。然而,随着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储层损害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油气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压裂液体系长期滞留对储层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低渗透率储层,其伤害程度更为显著。这种伤害不仅降低了储层的有效渗透率,还可能导致油气井产能下降,进而影响整体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优化压裂液体系,减轻其对储层的损害,已成为当前油气开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现有压裂液体系分析

1.1 压裂液体系分类与组成

压裂液体系通常可根据基液类型和添加剂种类进行分类。按基液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水基、油基和泡沫压裂液三大类,根据添加剂功能的不同,压裂液还可进一步细分为防膨型、清洁型等特殊类别,以满足不同储层的需求。

1.2 各类压裂液特点与不足

水基压裂液因其成本低、施工方便而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中,其携砂能力强且滤失性能可控,但存在残渣伤害和水锁效应的问题,尤其是在低渗透储层中表现尤为突出。此外,各类压裂液在实际应用中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储层损害问题,如固相颗粒堵塞裂缝、滤液侵入引起粘土膨胀等,这些问题亟需通过优化压裂液体系加以解决。

1.3 传统压裂液对储层损害机理

传统压裂液对储层的损害机理主要包括水敏、盐敏、速敏、碱敏伤害以及固相堵塞和水锁效应。

水敏伤害是指压裂液进入储层后,由于流体矿化度降低,导致粘土矿物膨胀并分散运移,从而堵塞孔隙喉道,严重影响储层渗透率。

盐敏伤害则表现为当压裂液矿化度低于储层流体临界值时,粘土矿物晶层间阳离子被置换,导致层间距增大,进一步加剧储层损害。

速敏伤害是由于压裂液流速过快,导致储层内微粒运移并堆积在孔隙入口处,形成堵塞。

碱敏伤害则是由于压裂液 pH 值过高,与储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或改变岩石表面性质,进而影响储层渗透性。

此外,固相颗粒的侵入会直接堵塞裂缝和孔隙,而水锁效应则因压裂液滤液滞留导致储层润湿性改变,增加油气流动阻力,最终降低储层产能。

2. 优化新压裂液体系的技术路径探索

2.1 压裂液基液的选择

2.1.1 不同基液特性分析

压裂液基液的选择是影响储层损害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常见压裂液基液包括水基、油基和泡沫基等类型,其物理化学性质对储层的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水基压裂液因其成本低、施工便捷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与储层岩石及流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水敏伤害、盐敏伤害以及水锁效应等问题。相比之下,油基压裂液能够有效降低水敏伤害,并具备良好的润湿反转能力,但其高昂的成本和环境影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泡沫基压裂液则结合了水基和油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携砂能力和较低的滤失量,适用于低渗透储层,但其稳定性仍需进一步优化。通过对不同基液特性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储层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1.2 基液与储层适应性研究

为评估不同基液对储层损害的程度,实验模拟和现场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研究表明,水基压裂液在低渗透储层中易引发水锁效应和粘土膨胀,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因此需要选择低伤害基液以保护储层。通过对比不同基液与储层岩石及流体的相互作用,可明确基液选择的优化方向,从而减轻储层损害。

2.2 添加剂优化

2.2.1 防膨剂的作用与选择

防膨剂作为压裂液中的重要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粘土矿物的膨胀和分散来减轻储层损害。其作用机理包括在粘土矿物表面形成保护膜以隔离水分,以及通过中和表面负电性来防止阳离子交换引起的晶层间距增大。目前常用的防膨剂类型包括有机阳离子型、无机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实验研究表明,有机阳离子型防膨剂在高温储层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其成本较高;而无机阳离子型防膨剂虽成本较低,但在复杂储层条件下的效果有限。因此,针对具体储层特征选择合适的防膨剂类型,是优化压裂液体系的重要环节。

2.2.2 破乳剂及其他添加剂

破乳剂在压裂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压裂液与地层流体的乳化伤害,从而提高返排效率并减轻储层损害。乳化现象会导致压裂液滞留于储层孔隙中,增加流动阻力并降低渗透率。此外,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改变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促进压裂液的返排并减少水锁效应,因此,合理选择和配比添加剂,对

于优化压裂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3 压裂液施工工艺改进

2.3.1 施工排量控制

施工排量是影响储层损害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过高的施工排量可能导致储层裂缝扩展失控,进而引发天然裂缝的过度张开和支撑剂分布不均等问题。研究表明,在低渗透储层中,合理的施工排量范围能够有效控制裂缝高度并减少储层损害。因此,基于理论计算和现场经验确定合理的施工排量范围,是减轻储层损害的关键措施。

2.3.2 施工时间优化

施工时间过长会加剧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尤其是压裂液的滞留效应。滞留的压裂液可能导致储层孔隙喉道的堵塞,并引发水敏和盐敏伤害。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和缩短施工时间,可以显著减轻压裂液对储层的损害。因此,探索优化施工时间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能有效减轻储层损害。

2.4 成本与环境因素考量

2.4.1 优化后的新压裂液体系

在原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其经济可接受程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原材料成本来看,新型压裂液体系通常采用更为环保且高效的添加剂,如高性能防膨剂和改良型减阻剂,这些添加剂虽然单价较高,但其用量较少且能够有效降低储层损害,从而减少了后续修复成本。此外,在施工成本方面,优化后的压裂液体系通过改进施工工艺,显著降低了人力与设备资源的消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型压裂液体系在长期经济效益上具有优势,但其初期投入仍然较高,这可能对部分中小型油气开发企业构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其成本效益比,并结合具体区块的储层条件进行经济评估,以确保其在不同开发场景下的经济可行性。

2.4.2 环境友好性

新压裂液体系的环境友好性是其优化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主要体现在返排液处理难度、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首先,新型压裂液体系通过提高返排液的循环利用率,显著减少了废液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例如,采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压裂液残渣在地层中的滞留量,从而减轻了对地下水及周边土壤的污染风险。其次,针对返排液的处理问题,优化后的压裂液体系更易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以满足环保标准要求。例如,通过深井灌注或处理后重新利用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返排液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新型压裂液体系还注重减少对天然裂缝与层理弱面的力学性质表征困难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结构的破坏可能性。总体而言,新压裂液体系在环境友好性方面的表现不仅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理念,也为未来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3. 结论

(1)通过系统分析压裂液体系对储层损害的影响机制,探索了优化新压裂液体系以减轻储层损害的关键技术路径。研究成果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压裂作业的效果,延长油气井的生产寿命,并最终提高油气田的整体经济效益。

(2)本研究在优化新压裂液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许多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如在添加剂研发领域,应重点关注新型环保型添加剂的设计与应用等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压裂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为油气开发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冷丹凤 ; 李杰 ; 陈立军 ; 李宁 . 压裂液体系对储层伤害试验研究 [J].能源与环保 ,2021,43(5):107-111.

[2] 姜洪福 ; 王运增 ; 刘秋宏 ; 姜达贵 ; 饶华 . 大规模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35(2):70-74.

[3] 槐巧双 ; 葛欣炜 ; 王怀婧 ; 窦国全 . 水基压裂液伤害机理及措施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23,35(10):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