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作业评价案例研究
陈东焕 王合颖 李欣
固安县第四中学 065500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1 年推出的“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压力,而 2022 年发布的课程标准则进一步强调,培育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及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关乎知识掌握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课堂作业评价作为检验学习成果、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至关重要。本文以两堂课为例,剖析作业评价环节,探索符合核心素养培育需求的评价体系。
二、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作业评价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评价需关注学生个体表现,精准指出优缺点。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中,学生运算准确但推理过程不严谨,教师应明确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方法,帮助补齐短板。
(二)发展性原则
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挖掘学习潜力,鼓励持续提高。对已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鼓励进阶;对学有余力者,提出更高挑战,提升其分析、归纳与数形结合能力,激发潜力。
(三)多元性原则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业为例,教师评价注重规范与逻辑,学生自评反思得失,互评促进思维碰撞,全方位考察知识掌握与思维能力,符合核心素养多维度发展需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评价案例分析
案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作业评价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2. 经历定理探究,借助平行线性质证明,理解数学原理(难点)。
3. 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习惯,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二)课堂环节及作业评价
4. 导入环节
问题引入:通过三个小朋友的争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关系。
评价:观察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判断对概念的初步理解。教师表扬积极思考者,引导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素养体现:培养从实际情境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感受数学建模思维。
5. 环节一:定理证明
小组合作:剪拼三角形硬纸片验证内角和为 180∘ °,探索证明思路。评价:检查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及证明方法的总结能力。教师肯定操作熟练、结论准确者,指正操作困难或理解不透彻的学生,解释原理。
素养体现:培养直观想象能力,锻炼逻辑推理能力,感悟知识生成过程。
6. 环节二:新知应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例题,独立完成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注意点。评价:检查定理运用情况。例如知识熟练运用情况、书写过程规范,指出学生存在问题,鼓励重新思考。
素养体现:考察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素养,巩固核心素养。
7. 环节三:当堂检测
综合评价:从定理理解、应用等多维度评价,考量学习态度、书写规范等。
评价:表现优秀学生奖励,表现不足者,提出意见。
素养体现:全面考察核心素养,评估教学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案例二:“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专题复习”课堂作业评价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概念,掌握其图象与性质(重点)。
2. 图象复习,了解系数与图象形状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提高分析、归纳与数形结合能力(难点)。
(二)课堂环节及作业设计
4. 导入环节
问题引入:展示喷泉水流轨迹、篮球运动路线引出抛物线,通过问题唤醒记忆,引导思考图象特点。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5. 环节一:以题串考点
小组合作:完成基础题目,从题中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6. 环节二:基础题过考点
独立完成:串联知识点,完成综合题目,浅谈收获及注意点。
设计意图:培养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7. 环节三:以题串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并讨论,归纳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强调“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培养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8. 环节四:当堂检测
综合评价:综合对二次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等多角度评价。设计意图:全面考察核心素养,巩固知识,规范写题格式。
(三)作业评价
9.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从知识掌握、解题过程、书写规范等方面评价,表扬优秀者,为问题学生提供建议。
学生自评:自我评价知识掌握程度,填写自评表。
学生互评:相互评价,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10. 评价结果
知识掌握:多数学生理解概念和性质并能应用,少数在数形结合上有困难。解题过程:多数过程规范、思路清晰,部分逻辑不严谨、步骤不完整。书写规范:多数书写规范,少数格式不规范。
11. 改进建议
强化基础知识:为知识掌握不深刻的学生提供更多练习。
规范解题过程:通过示范和讲解,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评价的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1. 评价的及时性:课堂时间有限,当堂无法及时全部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评价的个性化:教师很难提供足够个性化评价,及时关注每个学生需求。
3.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有限,会存在不积极而流于形式。
(二)建议
4. 优化评价流程
及时批改与反馈: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当堂批改并反馈,如课堂剩余时间批改小测并点评。
利用技术辅助:可以借助在线平台或评价工具,从而将节省的时间用于复杂问题和个性化评价。
双师评价:采用双师协作模式,一师主导,一师协助评价作业。
5. 加强个性化评价
制定个性化标准:根据学生水平制定标准,对基础薄弱者侧重基础知识掌握与进步,对学有余力者注重知识深入理解与创新应用。
开展个别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为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辅导,提供针对性帮助。
6. 完善评价方式
提升自评与互评质量:指导培训学生,明确标准和方法,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实践并反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参与。
引入多样评价主体:邀请家长或其他学科教师参与,了解学生不同课堂表现。
五、结论
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作业评价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通课堂作业评价,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持续探索优化评价方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两堂课的案例展示了评价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及改进方向,未来教师需不断打磨评价技巧,让评价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星云.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以“一次函数”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34(02):115-124.
[3] 顾亚龙 .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 [J]. 小学数学教师 ,2021(03):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