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赋能少数民族语言藏语教学的新路径与挑战

作者

洛绒拉珍

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引言

在我国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战略背景下,跨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藏语作为藏族群众的重要交际工具及文化载体,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区广泛使用。系统、高效地开展藏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间互信和理解,也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传统藏语教学仍普遍面临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结构性短缺、教学方法单一等现实瓶颈。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感知、计算与自适应能力,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全新可能。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等方式,人工智能正逐步推动藏语教学向“个性化、精准化”转型。

2 人工智能在藏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 智能语言学习平台

当前,以“AI +藏语”为特色的语言学习平台逐步兴起,如“藏语助手”“智慧藏语”等应用,整合了语法讲解、词汇学习、听力实训、口语评测等核心模块。这些平台采用语音识别模型,实现对学习者发音的实时评估与反馈,有效辅助语音矫正。部分系统还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学习内容的动态推荐,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2.2 机器翻译技术

机器翻译在辅助阅读理解、跨语言交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神经网络的藏汉互译系统已在一些教育平台中部署,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翻译服务。尽管在宗教文献、古典诗歌等文本处理中,机器翻译的准确性与自然度仍存在局限,但其工具性价值已得到初步认可。

2.3 智能辅助教学工具

硬件工具的智能化拓展了藏语教学的应用场景。例如,搭载 OCR 识别技术的智能笔可实现藏文书写轨迹的数字化与发音反馈;嵌入式藏语学习平板则融合语音交互、情境模拟等功能,支持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人工智能赋能藏语教学的优势

3.1 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多样化

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对分散藏语资源的高效聚合,包括电子文献、有声读物、影视剧目等,并通过智能标注与分类构建多模态语料库。平台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风格推送定制化内容,从而提升学习的针对性。

3.2 实现个性化教学

基于学习分析技术,AI 系统可对学习者进行持续画像,识别其知识缺陷,据此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这种基于数据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3.3 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通过引入虚拟学伴、教学游戏和社交化学习设计,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藏语学习的互动体验。这些互动设计不仅降低了情感过滤,也促进了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3.4 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人工智能可自动完成作业批改、发音评估等工作,极大减轻教师负担。同时,基于 AI 的学情诊断功能,有助于教师提前识别潜在的学习困难群体,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4 人工智能赋能藏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4.1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当前藏语AI 教学工具在方言适应性、跨文化语义理解等方面仍有明显不足。主要方言之间的语音和用词差异较大,导致通用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参差不齐。此外,系统鲁棒性、多设备兼容性等问题也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4.2 数据质量与安全瓶颈

藏语标注数据规模有限、质量不一,严重制约了模型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与个人信息若管理不当,极易泄露用户隐

私,当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伦理规范与安全防护机制。

4.3 教员角色转型挑战

人工智能的引入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者、技术协作者。然而,目前许多藏语教师缺乏人工智能相关技能培训,对智能工具的应用意识与操作能力普遍较弱,影响了AI 与藏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4.4 学生适应性问题

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尤其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可能因设备接触少、信息素养低而产生使用障碍。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使得部分学生对AI 工具持怀疑态度,影响学习体验。

5 对策与展望

5.1 加强基础资源建设

应重点建设开放共享、标准统一的藏语语言资源库,特别是方言语料、专业术语库与文化背景知识图谱。针对藏语语料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通过众包模式鼓励藏族社区参与资源建设。

5.2 促进教师发展

开展智能教育素养培训,增强教师工具应用能力、数据解读能力和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建立技术支援共同体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分享 AI 教学经验和最佳实践。

5.3 注重技术适配设计

研发低资源需求、易操作的轻量级应用,优先保障偏远地区设备配备与网络覆盖。针对农牧区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其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的界面交互设计。

5.4 完善伦理规范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学生学习数据得到妥善管理和使用。在AI 系统设计中遵循公平、透明原则,避免算法偏见和技术歧视。

6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藏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资源有限、师资不足等问题。通过智能语言平台、机器翻译和辅助工具的应用,AI 正在推动藏语教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然而,技术局限性、数据安全、师资转型等挑战也不容忽视。

未来,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注重技术适配包容和健全伦理规范,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藏语教学和藏族文化传承,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琳, 李强. 人工智能在民族语言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22, 32(5): 98-104.

[2] 张洁, 刘洋. 藏汉神经机器翻译研究进展与教育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 57(12): 36-43.

[3] 杨波 , 扎西才让 . 智能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J]. 民族教育研究,2020, 31(4): 112-119.

[4] 陈华, 李丹.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风险与治理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2023, 44(1): 45-52.

[5] 罗桑平措, 高小强. 面向藏语教学的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2019, 33(6):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