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作者

程彦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校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时间里,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家长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及课外辅导班等,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压力, 学生处于长期高压的环境下,不利于其成长其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师亟需 传 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应有所妥协。相反,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与效率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无需依赖繁重的课后作业来巩固学习与记忆,从而精准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

1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我国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更加凸显,如课后作业量大、课堂利用率不高、教学方式较为刻板等等,这些方式 的发展需求,不仅不能够较为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知识与素养的 压力,降低学生对学习课堂学习的期待。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仍然 行有效的创新及改革,没有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没有及时更新自身课堂教学理念,采取着 教学,阻碍了学生思维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及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1.2 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化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都具备着贪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容易被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很好地利用起学生的这一特性,采取创新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也没有积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导致小学语文课堂长期处于一种固定、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点完全相反,无法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也都是依据教材和教辅来展开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也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灵活发展,想象力与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抑制。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2.1 积极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阶段、任何领域的学习来讲都是这样。在“双减”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在缩减课堂、课外任务量的基础上,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做到减量不减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对于自身 物有着 学习积极性及能力,这是因为当学生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会激发出其自身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激情,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改往日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求知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往的做法往往是依据教材及教辅资料,细致讲解课文中描绘的各种美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着重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字词。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国美食”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引导学生分享出其自身所知道或了解的中国传统美食, 并向同学进行简单介绍,这一环节可以作为正式上课之前的一个热身环节,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引 题。 在正式进入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对课文中所提到中国美食的制作 行总结,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这种方式下也更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出多样的美食图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融入更多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及设备的运用,可以引入有关文章学习的图片、微课视频、相关的引申资料等,让学生以此丰富的形式来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中,由于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讲距离较为遥远,大多数学生没有见到真正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教师只依靠课文内容及教材中的几幅插图来开展教学,并不能够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完全开发,想象力缺乏,根据文字内容也无法较好的想象出所描述的情景。此时教师信息化技术就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在课堂上引入真实海底世界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所学习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就不需要在课后专门花费时间去对学习内容进行背诵和记忆。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设计互动式教学环节,增强课堂的参与感和趣味性。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或者利用三维动画软件,模拟一个沉浸式的海底探险场景。学生们可以通过佩戴 VR 眼镜,仿佛亲自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近距离观察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体验潜水员在深海中的探险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具体而生动。通过这种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方式,语文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听讲模式,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意和互动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3 结束语

综述以上,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为更好落实政策要求,且在此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为学生打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当下学习的课堂环境,充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减轻课后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 (35):36-37.

[2]李真.“双减”背景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1.

[3]蔡妍.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5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