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赵建容

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引言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小学劳动作业常存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或与学科学习冲突等问题。在“双减”背景下,重新思考和设计小学劳动作业,使其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劳动作业的现实意义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减少了书面作业和校外培训的时间,但他们的成长需求并未因此减少。劳动作业恰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整理书包、打扫教室、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等任务,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成就感。当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劳动任务时,比如每天整理自己的书桌或帮忙准备简单的餐食,他们会逐渐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这种习惯的养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二、劳动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有效的劳动作业,需把握几个核

贴近生活,易于操作:作业内容应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环境和社区资源。例如,学会清洗自己的书包、红领巾,学习整理书桌和房间,参与简单的家庭餐前准备或餐后收拾,认识社区里的常见职业和服务设施。任务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确保安全且在家校环境中容易实施。

激发兴趣,形式多样:要避免枯燥单一的劳动。可以设计成小任务、小挑战或小项目,融入趣味性元素。例如,“我是整理小能手”挑战赛、“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如用旧报纸做收纳盒)、植物种植观察记录、为家人做一道简单的凉拌菜等。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强调实践,培养能力:设计应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例如,设计“班级图书角管理员”岗位,让学生实际负责图书的整理、借阅登记;或者安排“家庭节能小调查”,让学生观察记录家中水电使用情况并提出节约建议。重点在于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

三、劳动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制定分年级劳动清单,明确实

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清单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工作。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制分年级、分学期的《劳动实践清单》。这份清单要详细列出各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劳动技能和需要完成的实践任务。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包括整理书包、摆放桌椅、浇灌班级植物等简单任务;三四年级可以增加折叠衣物、收拾床铺、参与简单的餐前准备等内容;五六年级则可以安排简单的烹饪、班级值日分工、参与社区服务等项目。清单的制定需要结合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确保每项任务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份清单来设计具体的劳动作业,家长也能参照清单内容在家庭中给予孩子适当的劳动指导。这样的清单既保证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又能避免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劳动要求。

(二)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劳动体验

主题式劳动实践项目能够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参与劳动,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这类项目通常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持续数周甚至整个学期。比如“我的空间”我做主项目,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持续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和房间,并记录整理前后的变化;“校园美化行动”则组织学生分组负责班级或校园特定区域的清洁维护工作;“感恩父母我能行”项目鼓励学生固定承担一项家务,如每天饭后收拾餐桌或周末整理客厅。这些项目不是一次性的劳动,而是包含了规划、实施、记录、反思、展示等完整环节。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坚持性和责任感。项目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平衡,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又要保证劳动的教育价值。

(三)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劳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机制。学校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详细说明劳动作业的目的、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让家长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比如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务、管理个人物品等。学校可以设计简单的《家庭劳动记录表》,方便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利用班级微信群等平台,教师可以定期分享学生的劳动成果,家长也可以上传孩子在家劳动的图片或视频。这样的互动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劳动作业,又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增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只有家校密切配合,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四)完善过程性评价,注重成长激励

对劳动作业的评价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成长变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观察等。学生可以通过写劳动日记、拍摄劳动照片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家长可以在记录表中反馈孩子在家劳动的表现;教师则通过日常观察评估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技能掌握情况。评价指标要具体明确,比如劳动时的专注度、工具使用的规范性、任务的完成质量等。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劳动小能手、清洁小卫士等荣誉称号,定期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既要肯定进步,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

结语

“双减”政策为强化小学劳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精心设计劳动作业是落实劳动育人的重要抓手。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形式多样、注重实践的劳动任务,并辅以清晰的清单指引、主题项目驱动、家校协同落实和科学的过程评价,小学劳动作业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支持、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向艳,谢诗思.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作业设计的质量评价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J]. 中国教师,2022(10):36-40.

[2] 张德琼,刘汉兵. 实践育人:“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J]. 今日教育,2023(3):30-31.

[3] 周榆茜. 小学劳动课程作业的有效设计[J]. 文理导航,2024(3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