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作者

谭祖圣

湖北省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5300

一、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中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环节。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其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家国情怀与人文理念,为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二年级)收录的《荷塘月色》《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等篇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优质素材。

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存在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的问题:语文教学多聚焦知识传授,未充分挖掘课文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校园文化建设常局限于单一活动,缺乏课程层面支撑。因此,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是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关键路径。

二、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一)传承文化精神,夯实校园精神文化根基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二年级)中的篇目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如《林黛玉进贾府》通过对封建贵族家庭礼俗文化的描写,展现 “ 礼” 的核心价值;《荷花淀》以白洋淀军民抗日故事,传递 “ 家国情怀” 与 “ 天人合一” 理念。语文教学可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敬业精神,将这些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 [1]。

(二)丰富文化载体,激活校园行为文化活力

语文教学可延伸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正如《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与立德树人的结合》中提到的,语文实践活动能 “ 将文化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 。例如,基于《荷塘月色》的审美内涵开展 “ 校园诗意空间” 创作,基于《荷花淀》的家国情怀组织红色经典诵读,可推动校园行为文化从 “ 被动参与” 向 “ 主动创造” 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2]。

(三)强化能力培养,优化校园制度文化呈现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优势可服务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证研究》指出,中职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可引导其参与校园规章制度的梳理与撰写 [3]。如修订《校园文明公约》《班级文化手册》,设计校园文化宣传标语,既能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又能让学生成为校园制度文化的参与者,增强对校园制度的认同感。

三、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深挖教材文化元素,构建 “ 课文 — 校园” 文化衔接体系

教师需结合《传统文化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中 “ 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的观点,梳理人教版中职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校园文化需求设计教学。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聚焦文中礼仪细节,组织 “ 校园礼仪文化研讨会” ,引导学生对比古今校园礼仪,制定《校园礼仪规范手册》,将传统文化中的 “ 礼” 转化为校园行为准则;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展示学生解读成果。教学《荷花淀》时,挖掘 “ 家国大义” “ 团结互助” 等元素,开展 “ 红色故事分享会” “ 红色经典改编” 活动,如引导学生将其改编为校园情景剧,在文化艺术节展演,让红色文化渗透学生日常学习 [1]。

(二)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服务作用,需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与立德树人的结合》中 “ 情境教学” “ 互动教学” 理

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采用 “ 情境教学法” ,教学《荷塘月色》时,若校园有池塘、园林景观,可组织 “ 校园月色观察与写作” 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意象创作 “ 校园诗意随笔” ,优秀作品张贴于校园文化长廊 [2],既让学生体会文学审美价值,又推动校园景观转化为文化育人空间。运用“ 项目式学习法” ,以 “ 校园文化手册创编” 为主题,将学生分为三组:“ 文化解读组” 挖掘教材中与校园文化相关的篇目(如《论语》选读中的 “ 敬业” 思想);“ 文案撰写组” 运用应用文写作知识撰写 “ 校风校训解读” ;“ 设计排版组” 结合语文审美知识完成手册设计 [3]。项目成果可作为校园文化宣传资料。

(三)拓展实践活动,打造 “ 语文 + 校园文化” 活动体系

语文实践活动是连接课程与校园文化的桥梁,需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证研究》中 “ 实践育人” 观点,设计多样化活动。开展 “ 经典诵读进校园” 活动,选取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春江花月夜》等篇目,组织 “ 校园诵读大赛” “ 班级诵读角” ;校园 “ 读书月” 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围绕 “ 家国情怀” “ 青春理想” 主题展示,营造 “ 爱读书、读好书” 的校园氛围 [2],同时将优秀诵读作品录制为音频在校园广播播放。组织 “ 校园文化主题写作” 活动:学习 “ 记叙文写作” 单元时,布置 “ 我的校园故事” 任务;学习 “ 议论文写作” 单元时,设置 “ 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议题 [3]。优秀作品汇编为《校园文化文集》,在图书馆陈列。

(四)优化评价体系,建立 “ 文化素养 + 实践能力” 双导向标准

传统语文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需结合《传统文化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中 “ 评价体系多元化” 理念,构建新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中,增设 “ 校园文化参与度” 指标,记录学生参与 “ 校园文化手册创编” “ 经典诵读” 等活动的表现,结合其文化解读、文案撰写能力评分,如 “ 校园礼仪文化研讨会” 中,根据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礼仪文化的解读深度、对校园礼仪规范的建议质量,给予过程性分数纳入语文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中,设计 “ 校园文化主题试题” ,如期末考试设置校园文化建设案例阅读理解题;设置 “ 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 主题写作题,要求学生结合《荷花淀》家国情怀或《论语》敬业思想写作 [1],通过评价导向优化,推动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

四、结论

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内容、方法、活动、评价四个维度发力。未来,还可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协同联动,如联合德育部门设计 “ 语文 + 文化” 育人项目,结合学生专业将文化元素与职业素养融合。通过多维度融合,让语文教学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支撑,为中职院校培育优良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静.传统文化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5 (08):13-15.

[2] 魏雪花.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与立德树人的结合 [J]. 职业,2023 (19):66-68.

[3] 王敏.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证研究 [D]. 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

本文是“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ZJZA2023023 课题题目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