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化研究

作者

贺奕

江苏省宜兴市新街小学214204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推进,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程度日益明显,今年的最新译林版三年级英语教材,在内容方面以及编排方面存在许多创新之处。如何依据新教材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实践,成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培育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小学英语新教材与英语学习活动观概述

1.1 译林版三年级新教材特点

译林版三年级新教材以学科育人为导向,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范畴构建内容体系,该教材采用“模块化”编排方式,上册前四个单元以及 Project 1 被整合为 Module 1“Getting to know eachother”,而后四个单元与 Project 2 则整合为 Module 2My family and me”。这样的编排以校园和家庭生活为线索,使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剖析主题意义。教材中的 #Big question”贯穿单元始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分析,它和各板块的子问题形成问题序列,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图”将语言学习融入到生动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2 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主张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导下,参与一系列彼此关联且循环递进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等方面。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依靠词汇认读以及通读课文等方式消除阅读障碍,同时借助图表和思维导图对主要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当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大意之后应用实践类活动便会展开,借助提问、讨论以及角色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本内涵。迁移创新类活动以主题意义作为出发点,培育学生的推理、批判以及创新能力,激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1]。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化教学实践的对策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理解

在译林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且契合教材内容的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以Unit 1 “Hello!” 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开学第一天的校园场景,在教室四周张贴学生熟悉的校园设施图片,如操场、教室以及图书馆等。课程开始时教师戴上不同角色的头饰,如校长、老师、新同学等,分别跟学生打招呼:“Hello! I'm the headmaster. Welcome to our school.” “Hi! I'm your new teacher.”让学生在真实情境里感受不同角色打招呼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学习 “Hello” “Hi” 等问候语。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模仿不同角色和同桌或者小组内成员相互打招呼,介绍自己:“Hello! I'm...” 借助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仿佛身处真实的校园场景之中,能快速理解并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消除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理解类活动中,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2 小组合作,推动应用实践与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会引发思维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划分小组[2]。以Unit 4 “This is my friend.”为例,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制作一张名为

“My friend and I”的手抄报。小组成员分工清晰,有的负责用英语采访组内成员,收集关于朋友的信息,如名字、年龄、爱好等,有的负责绘制手抄报的框架,设计板块布局,用彩笔和贴纸装饰手抄报,并把收集到的信息用所学句型写在相应位置,比如“This is my friend. His/Her name is...”“He/She is... years old. His/Her hobby is...”。在制作期间学生们持续交流讨论,比如 “Which colour should we use for the title?” “How do we write ‘喜欢画画’ in English?”等对话,完成手抄报后各小组进行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小组间相互提问、评价,如 “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friend's hobby?” “Your drawing is very beautiful, but there is a spellingmistake here” ,借助小组合作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在交流讨论里拓宽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2.3 多元评价,保障活动效果与持续改进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对于保障教学活动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评价主体包含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内容涉及知识掌握、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3]。以Unit 3 “Are you Su Hai?”教学活动评价为例,教师从以下几个维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能否准确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问答,比如“Are you...? Yes, I am. / No, I'm not”,在学习态度上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以及积极思考问题,在参与度方面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合作能力方面要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协作状况,是否能倾听他人意见并共同完成任务。学生自评时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Did I speak English clearly? Was I brave enough to ask questions?”在小组互评中学生相互评价,例如“Tomdid a great job in the role-play. He remembered all the sentences and his pronunciation was very good. But sometimeshe interrupted others when they were speaking.”依靠多元评价学生可全面知晓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优点提高自信,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也可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三、结论

小学英语新教材深化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有着意义。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等实践方法可切实解决当前教学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把英语学习活动观更完善地融入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允霞.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J]. 英语教师, 2025, 25 (10): 149-154.

[2]卢丹丹.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新教材教学——以译林版三上 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 为例[J]. 江苏教育, 2025, (17): 74-76.

[3]林平珠.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闽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单元复习教学[J]. 新教师, 2025, (03):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