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黄雪萍

山西省运城市东郊逸夫小学044000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数学素养的启蒙学科,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关乎基础教育质量的根基。AI 技术具备的智能分析、个性化学习支持、情境模拟等特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然而,目前AI 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资源开发滞后、应用场景浅层化等问题。深入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不仅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AI 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智能教学资源适配性不足

当前AI 教育资源市场虽规模庞大,但适配小学数学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稀缺。其一,资源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部分AI 数学学习平台以成人化的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直接引入复杂的分数运算公式,忽视小学生具象化思维特点,导致 生难以理解。 资源形式缺乏创新性。多数资源仍停留在电子教材、静态题库层面,未能充分发挥 AI 的动态交互优势。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若仅通过平面图片展示立体图形,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图形的空间变换,难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其三,资源更新滞后于教学需求,难以匹配课程标准的动态调整与教材内容的更新迭代。

(二)师生对 AI 技术的适应性欠佳

教师层面,AI 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成为融合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超60%的小学数学教师表示对AI 教学工具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尤其在数据 上存在障碍。部分教师将AI 简单等同于电子白板或在线题库,未能将其融入教 的认知特点决定其在AI 辅助学习中易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低龄学生 被无关信息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可能过度依赖AI 自主思考与探索能力,形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困境。

(三)应用场景相对单一

当前AI 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多集中于课后作业批改与在线答疑等辅助环节,未能深度渗透至教学全流程。课堂教学中,AI 技术常作为展示课件的工具,未与教学策略深度融合。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虽使用AI 课件展示题目,但仍沿用传统讲授法,未利用 AI 的语义分析功能拆解题目逻辑,错失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契机。在实践活动领域,AI 技术的应用也较为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数据模拟、虚拟实验等方面的优势,导致数学实践活动缺乏科技感与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技术伦理与安全隐患凸显

随着AI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数据隐私与算法偏见问题逐渐显现。在AI 作业批改、学习行为分析等场景中,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数据存在泄露风险。部分AI 教育产品的算法设计可能存在性别、地域等方面的隐性偏见,如在推送数学思维训练题时,无意识地为男生推荐更多逻辑推理题,为女生推荐更多计算类题目,加剧教育不公平。此外,AI 生成内容(AIGC)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需警惕,若学生盲目依赖AI 生成的解题答案,可能导致错误认知的积累。

三、AI 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智能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开发分层分类的 AI 教学资源。针对低年级学生,利用AI 的图像识别与语音合成技术,打造“数字绘本+互动游戏”的学习资源。例如,通过AI 绘本《数字王国探险记》,将数字认知与故事情节结合,学生可通过触摸屏幕与虚拟角色互动,完成数字匹配、数数等任务。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发“智能解题导师”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提供分步解题思路,还可通过分析学生的错题数据,生成个性化的薄弱知识点强化方案,实现“学-练-测-补”的闭环学习。

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学学习场景。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中,学生佩戴VR 设备进入虚拟教室,通过手势操作调整虚拟钟表的指针,直观理解时间的流逝与换算。同时,引入AI驱动的智能学习伙伴,如“数学小博士”虚拟形象,可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调整互动策略,当检测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时,自动推送趣味数学挑战任务,提升学习动力。

(二)提升师生 AI 应用能力

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案例研讨”培训体系,邀请AI 教育专家与一线骨干教师联合授课,涵盖AI 技术原理、智能教学工具使用、融合教学设计等模块。例如,组织教师参与“AI 智能备课工作坊”,学习利用AI生成差异化教学方案等。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发AI 教学案例,如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联合设计项目式学习案例,提升融合能力。

将 AI 基础知识融入小学数学课程,开设“AI 与数学”主题课程,通过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数据等与数学的关联。同时开展AI 工具使用指导,如教学生使用 AI 思维导图工具等。设置“AI 学习小标兵”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AI 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多元教学场景应用

构建“AI 预学-智能导学-精准评学”课堂教学流程。课前,学生通过AI 学习平台预习,平台分析数据反馈给教师;课中,利用AI 互动设备监测学情,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课后,AI 系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推荐巩固练习与拓展资源。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AI 系统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推导。

组织“AI+数学”主题实践活动,如“校园垃圾分类中的数学统计”项目,学生利用AI 工具收集数据、生成图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提出方案。此外,开展虚拟数学竞赛等活动,将数学知识与AI 编程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跨学科应用能力。

(四)完善技术伦理与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明确学生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边界,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与可追溯。在AI 算法设计环节,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平性审查,避免算法偏见。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AI 生成内容的局限性,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课堂中设置“AI 答案辨析”环节,让学生对比AI 解答与教师讲解,分析答案的合理性与不足。

四、结论

AI 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资源开发、提升师生能力、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保障 效推动 者的深度融合。未来,需持续关注AI技术的前沿发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不断创 解决技术应用中的新问题,让AI 真正成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助力,为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09):42-44.

[2]苑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香河县城内第一小学;,2025:1677-1679.DOI:10.26914/c.cnkihy.2025.009471.

[3]王姝.探析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C]//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文化企业赋能教育新生态的融合模式与创新实践研讨会论文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2025:677-679.DOI:10.26914/c.cnkihy.2025.01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