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先队仪式教育促进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策略研究
雷茗茹
云南师范大学 650504
引言
少年儿童作为国家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所在,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对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关联。少先队身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肩负着极为关键的育人使命。仪式教育作为少先队教育当中的关键形式,凭借其独特的象征性、规范性以及情感感染力,对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新时代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入剖析少先队仪式教育推动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策略,对于提高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提升育人实际效果、培育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关键的意义。
一、少先队仪式教育与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理论关联
现阶段少先队组织开展思想教育的活动中仪式教育占主要地位。它以规范化的活动流程为基础,巧妙运用队旗、红领巾等标志性的符号,配合有感染力的呼号塑造着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念。从实践来看,入队仪式、升旗仪式等常规性活动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意蕴。心理学研究表明,仪式中的符号系统通过持续强化,能够在儿童认知结构中形成持久印记。这种印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图式,更会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模式。仪式所特有的庄严氛围能够有效激发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价值认同的内化过程。在儿童价值观培育这一系统工程中,少先队仪式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它既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具象化的实施路径,又赋予传统仪式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这种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使少先队仪式教育成为品德培养的重要实践范式。
二、少先队仪式教育在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中的内涵与价值
2.1 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内涵
少先队仪式教育有十分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以及组织性。其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向少年儿童传递党的思想、方针以及政策,引领少年儿童树立起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之情。教育性体现为其通过仪式活动,给少年儿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通过不同活动得以成长与发展。组织性强调仪式活动严格依照少先队组织的规范与程序来进行,提高少年儿童的组织归属感以及纪律意识。每一场少先队仪式活动都是对组织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少年儿童开展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
2.2 少先队仪式教育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价值体现
少先队仪式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教育效能。在入队仪式中,儿童佩戴红领巾、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时,这种具身化的仪式体验不仅赋予他们身份认同,更在情感层面建立起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层联结。队歌的集体传唱通过声音的共鸣强化了这种精神纽带。升旗仪式则构建了一个特殊的情感场域。在晨光中凝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过程,配合国歌的激昂旋律,实际上完成了一次身体规训与情感唤醒的双重教育。这种周而复始的仪式实践,在青少年的情感记忆中积淀形成持久的爱国情愫。主题队会仪式通过集体活动的组织方式,创造出特定的交往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少年儿童需要协调个体行为与集体规范的关系,在互动中理解责任、合作等价值观念的现实意义。这种体验式学习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能促进价值观的内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仪式活动之所以能产生持久影响,关键在于它们将抽象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象化实践。
2.3 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在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实际效果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部分仪式活动设计过于程式化,缺乏时代性和互动性,难以有效调动少年儿童的参与积极性。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脱节,抽象的理论说教导致价值观内化效果不佳。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教育者难以准确把握仪式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实际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以少先队仪式教育促进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策略
3.1 创新少先队仪式教育形式
要增强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一方面,可尝试将VR、AR 等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入仪式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使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让少年儿童在情境体验中自然感悟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其参与仪式的创意设计,通过编排情景剧、设计互动环节等方式,使价值观教育更贴近青少年的话语体系。此外,还可探索跨区域联合开展仪式活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互鉴,在开放共享中拓展仪式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多元融合的创新路径,既能提升参与度,又能深化教育实效。
3.2 丰富少先队仪式教育内容
丰富的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实际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内容选择上,必须立足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有机融入其中。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时,要用革命先烈真实感人的事迹打动孩子,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价值观教育主要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这就需要教育者善于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让孩子们在点滴实践中完成价值内化。同时,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事件,结合孩子们关心的话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正确价值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这种教育方式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能让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切体验,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3 完善少先队仪式教育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对少先队仪式教育顺利开展以及有效促进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辅导员们开展专业培训,以此提高其仪式教育能力,辅导员们需要精准把握仪式教育的内涵、目标、创新方法和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仪式教育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的效果,及时察觉问题并加以调整优化。加大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资源投入,囊括场地、设备、资金等支持,为仪式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条件。加强家校社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在仪式教育中的成长与发展,保证仪式教育的育人效果得以充分发挥。针对师资培训,除理论学习外,增加实践观摩、案例研讨等环节,帮助辅导员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在评价机制方面,细化评价指标,将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行为变化等纳入评价范围,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少先队仪式教育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有着极为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去理解少先队仪式教育跟少年儿童价值观塑造之间的理论联系,弄清楚其内涵以及价值所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创新仪式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完善保障机制等办法,便可切实提高少先队仪式教育的育人实际效果,帮助少年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之下,应当不断去探索以及创新少先队仪式教育,让它可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为培养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梅.少先队入队仪式的教育价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06-08].
[2]王玥瑶,王燕红.基于仪式教育的少先队员身份认同研究[J].科学咨询,2025(6).
[3]教育学.少先队仪式教育对小学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202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