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策略探讨

作者

张秀秀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 514600

摘要:本研究聚焦“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提质增效问题。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作业存在的低效与负担过重等问题。进而从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提升语文素养提供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思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在“双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增效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作业仍主要采用书面抄写、背诵和练习册等方式。这种单调的作业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反复抄写生字词缺乏情境创设,不利于深度记忆和灵活运用知识。

(二)作业难度缺乏层次

传统作业布置常“一刀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过于简单,无法满足需求;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又太难,易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信心。

(三)作业反馈不及时或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及时批改作业。即使批改了,也可能只是简单地给出对错判断,缺乏对学生错误的深入分析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还会影响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优化作业设计

1.基于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大纲紧密相连。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根据学情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会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层作业设计

基于“双减”背景,为精准适配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可将作业划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基础型作业面向全体,重在巩固课堂知识技能,如学《故宫博物院》后,让学生仿其结构描写家乡建筑;提高型作业针对中等生,在基础上适度拓展深化,像分析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效果并仿写;拓展型作业为学有余力者准备,鼓励探究与创造学习,例如查阅资料对比不同作家描写特点并写小论文。

3.弹性作业设置

在“双减”背景下,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可设计弹性作业方案。方案包含必做与选做两部分:必做作业确保每位学生掌握基础,如学习《古诗词三首》后背诵并默写一首;选做作业则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如为古诗词配画、制手抄报或现代文改写等。这种灵活的方式既巩固了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二)创新作业形式

1.实践类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策略中,实践类作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作业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以《七律·长征》为例,可以设计朗读、解读、感悟等实践环节。通过朗读任务,如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感受诗歌韵律;通过解读问题,如“哪些词语描绘了长征的艰难”,深入理解内容;通过感悟任务,如“长征精神对你有何启示”,促进情感升华。这样的实践类作业,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提质增效。

2.游戏类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对于小学语文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竹节人》,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准备道具、设计台词和动作,将《竹节人》中的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仔细揣摩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

3. 合作类作业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作业。例如,在学习完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该单元的某个主题,如“自然之美”,进行深入探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小组内成员需明确分工,有的负责从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有的负责整理并分析资料,有的负责撰写条理清晰的报告,还有的负责汇报展示,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将研究成果生动呈现。这样的作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

教师应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转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判作业时,除了准确率,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解题策略及创新能力。以作文为例,评价不仅限于语法正确、结构完整,更要考量文章主题的新颖性、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的真实性。教师应通过细致入微的评语,为学生提供具体反馈和建设性意见,既表扬其亮点,也指出改进空间,激励学生持续成长。

2.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完成作业后,鼓励学生先进行自我反思,评估作业中的表现,分析优点与不足,并思考改进策略。随后,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能分享成果,相互借鉴。以手抄报为例,学生先自查资料收集、排版设计等环节的表现,再在组内评价内容质量与创意。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与他人的学习状况,还锻炼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家长评价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评价过程。家长可以观察学生在家中完成作业的态度、习惯等情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例如家长可以记录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否主动完成作业等信息,定期与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亲子合作作业,家长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如评价学生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家校共同评价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质量与效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新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4,(20):105-107.

[2]张术兵.“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减负增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2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