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晏刚

身份证号码 411526199002172631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中,电力系统是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中,由于技术水平不高,通常安排人员负责管理工作。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电力系统中断,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威胁工作者的身心安全。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及时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创新电力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方案,确保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1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重要性

1.1 增强故障预防与处理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增强故障预防与处理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与分析电网运行数据,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如线路过载、电压波动异常等,从而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一旦故障不幸发生,自动化技术也能迅速响应,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隔离。通过智能化的故障诊断系统,可以迅速识别故障点,并自动执行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如自动切换备用线路、调整发电机出力等,以确保故障影响范围最小化,尽快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快速而准确的故障处理能力,不仅减少了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也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1.2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与稳定性

通过精细化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用电高峰时段,自动化技术可以智能调度各类发电资源,包括常规火电、水电以及新能源等,有效缓解供电压力,避免电力短缺现象的发生。而在用电低谷期,则能合理调整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降低不必要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自动化技术还能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电压调节等进行精确控制,确保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的优良。通过对电网各节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入与退出,以及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从而有效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2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2.1 发电环节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发电环节,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发电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以火力发电为例,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核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的温度、压力、转速等关键参数,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模型和算法,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发电过程稳定高效。在水力发电中,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水轮机的自动调速、发电功率的自动调节以及水库水位的自动控制,提高水能利用率。对于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对风机、光伏阵列的监测与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保障电力的稳定输出。

2.2 数据信息发送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就是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变电站监控系统采集各种设备的状态和运行信息并实时发送给调度主站,数据信息发送决定了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变电站监控系统处于 24h 不间断工作状态,当外部环境较为苛刻的情况下,比如高温高湿条件,偶尔会发生监控系统死机等故障。这种情况下,各种数据信息发送难以有效进行,对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而监控系统的运行与其他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其故障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从设备优化角度提高其稳定性,使得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可以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更加稳定工作;二是优化变电站的工作环境,确保变电站设备能够在相对适宜的工作环境下运行。

2.3 电力系统调度与监控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与监控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此发挥着核心作用。自动化调度系统通过采集电力系统各节点的运行数据,包括发电厂出力、变电站电压、线路潮流等,利用先进的分析算法和数学模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结果,调度系统自动制定最优的调度方案,合理安排发电计划、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在安全、经济的状态下运行。同时,自动化监控系统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设备异常或系统故障,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控制。

2.4 自动运行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要实现完全无人值守,需要解决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中,提高系统自动控制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相关方面,尽管目前无人值守已经很大程度实现,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予以加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实现,需要变电站自动控制技术达到高度智能化水平,不但要解决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更要解决远程控制实现故障自处理能力。其解决途径还需要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来解决,结合无人值守变电站建设的功能需要,针对相关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进而以更完善的自动化技术推动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解决高度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2.5 智能化、协同化与多层次防护体系的构建

智能化防护系统凭借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可进行实时预测与调整。在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设备,可实时监控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凭借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当变压器油温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可以智能识别其故障趋势并提前启动备用设备,避免故障发生。协同化风险管理平台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和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共享,当某一设备或区域发生异常时,系统可以快速调整电力流向,减少故障对全网的影响。当某个地区发生供电不足时,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凭借协同化调度将负荷自动转移至其他区域,避免了电力中断。多层次防护体系的核心是对电力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防护,从设备层到网络层再到系统层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应用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和价值,值得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电力企业应主动采用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转型与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现阶段,尽管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逐步广泛化,但仍存在整体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企业需深入挖掘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潜力,遵循其基本操作原理,有序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未来,工程自动化技术将呈现标准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稳固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进展,2024(1):90-92.

[2]魏力.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3(9):32-34.

[3]李成龙.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2024,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