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道德困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徐鲭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
引言:职业道德是审计的灵魂,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内在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审计行业面临的职业道德风险不断加大。 利益 日益错综复杂, 行业市场化竞争加剧,审计职业判断面临更多外部干预,职业道德困境频发。审计职 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审计服务信誉和公信力的基石。深入剖析审计职业道德困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于推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职业道德困境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一)利益冲突与独立性受损的现实困境
审计的价值基础在于独立、客观,然而利益关联日益错综复杂,审计职业道德困境凸显。一些上市公司为规避监管、粉饰业绩,试图通过高额审计费用、提供中介业务等手段“拉拢”审计师,侵蚀审计独立性。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政府审计施加不当影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干扰审计独立性。此外,事务所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容易形成对大客户的依赖,难以坚持原则,面对客户施压态度趋于妥协。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利益驱动使得独立、诚信、敬业的审计职业操守面临严峻考验。
(二)职业判断受外部干预的伦理挑战
审计专业判断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但现实中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其判断往往面临方方面面的非正当干扰。一些单位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百般阻挠审计取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施加影响。少数领导干部试图利用权力影响审计结果,对审计人员形成“潜规则”式压力。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敏感事项审计中,外部的不当干预更为明显。面对干扰,如何在维护独立性的同时又能圆满完成审计业务,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两难困境[1]。
(三)行业竞争压力下的道德妥协现象
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事务所面临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审计收费率不断下降,低价中标、低价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在生 为控 低审计投入,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时间严重不足,片面追 作导致审计人员职业倦怠感加重,道德敏感性有所下降,职业怀 间,部分审计人员难以坚守操守底线,面对诱惑态度有所松动。审计行业整体诚信缺失,审计工 作走过场现象并不鲜见,这既反映出行业竞争失序,更折射出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
二、职业道德困境对审计质量的作用路径
(一)独立性削弱对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影响
客观公正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底线要求,独立性是判断的前提基础。受多方利益干扰,审计人员独立性受损,则难以秉持客观中立立场开展审计工作, 容易对审计事项作出偏颇判断。独立性缺失易导致审计人员盲目信任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审计程序流于 尤其在收集评价审计证据时,独立性不足的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应有的职业警觉,难以保持应有的质疑态度,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严重缺乏说服力。
(二)职业怀疑态度弱化与重大错报风险上升
职业怀疑是审计应保持的基本立场,是发现错报舞弊的利器。 审计人员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以质疑的态度看待审计证据,才能有效识别财务报告 大错报。 但受主 部分审计人员职业怀疑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松懈,简单照本宣科,缺 企业,盲目轻信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放松了必要的核查。职业怀疑意识弱化导致审计抽样不当,容易忽略异常线索,降低了对财务报告重大
错报的发现概率。
(三)道德决策偏差对审计结论公允性的干扰
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恰当性直接体现审计质量。然而,审计人员在形成审计结论过程中并非总是恪守职业判断,其决策往往受个人道德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职业道德认知越模糊,个人道德操守越欠缺,作出偏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2]。一些审计人员受个人因素或外部压力影响,不能始终恪守客观公正原则,对关联方关系、持续经营等重大事项审慎性不足,“戴着眼镜”看问题,难以作出专业、独立的判断。
三、破解职业道德困境提升审计质量的(一)完善审计行业监管与惩戒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与严格的行业监管相结合。 步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审计市场监管体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分类管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从 的审计监管协调机制,加大地方保护、政府部门干预审计的问责力 计质量问题突出的事务所,可通过暂停执业、撤销资格等方式 加强 信用记录和诚信公示制度,将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管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全流程的动态监控,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文化培育
事务所应加强内部治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健全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各层级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责任,强化项目质量复核。树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理念,将职业道德表现与绩效考核、晋升奖惩等挂钩,激励审计人员恪守职业操守。构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员工成长创造空间,增强事务所凝聚力。营造“诚信、独立、敬业”的事务所文化,加强导师带徒,充分发挥优秀项目合伙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意识。
(三)构建审计人员道德韧性培养体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人员个人职业操守直接关乎审计质量。培养审计人员道德韧性,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体系。加强职前教育,将职业道德融入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完善在职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宣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内外部评价,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将职业道德表现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引导审计人员自觉培育高尚职业操守。
结语:审计质量是审计行业的生命线,而职业道德则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永恒主题”。面对审计职业道德困境,必须充分认识其对审计质量的复杂影响,建立健全职业道德风险防控机制,在行业、事务所、个人三个层面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只有持之以恒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审计人员树立正确职业价值理念,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提升职业操守修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职业道德困境,筑牢审计质量提升的道德基石。新时代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参考文献:
[1]任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 践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4(11):68-69.
[2]郭岚.倦怠背后的职业道德困境及可能疏解[J].福建教育,2024(4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