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李恩琴

临沧市临翔区农业农村局 云南省 临沧市 677000

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困境

(一)规模与效益问题

我国小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这种超小规模的经营模式,使得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论是采购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面临成本高、价格低的困境。小规模经营也限制了先进农业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二)技术与信息获取难题

小农户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获取先进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既难以掌握前沿的种植养殖技术,也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情况。这使得他们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容易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局面[1]。

(三)市场对接障碍

小农户在进入市场时,由于缺乏组织性和谈判能力,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市场对标准化、规模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与收购商、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时,小农户缺乏定价权,经常面临价格被压低的情况。这种市场对接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收益和参与现代农业的积极性[2]。

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实践路径

(一)小农户独立实现专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部分对市场变化敏感、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农户,积极开展专业化生产。他们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或养殖结构,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从传统兼业农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转型升级[2]。

以云南普洱为例,当地茶农依托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优势,结合市场对高品质普洱茶的需求,通过 “政府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引入有机种植、智能萎凋等现代农业技术,打造生态茶叶种植基地。部分种植大户还 建立了现代化茶叶初制所,通过直播电商将普洱茶销往全国,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模式提升 2-4 倍。此外,云 南蒙自的石榴种植户借助智慧农业系统,实时监测果园气候、土壤养分,实现精准化种植管理,并通过 “蒙自 石榴” 区域公用品牌运作,将绿色种植的石榴与冷链物流结合,形成特色产业链,成功实现小农户向现代农业 的转型跨越。

(二)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自发遵循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原则联合起来。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托管合作社、销售型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合作社,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为农业合作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运营中,农户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深度合作:在蔬菜种植领域,专业化合作模式更为显著。云南元谋县依托独特的热区气候优势,以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推行 "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打造、统一订单销售" 的 "五统一" 运营模式。当地合作社引入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等数据,指导农户精准种植。同时,联合建设区域性预冷分拣中心和冷链物流网络,通过 "产地直发 + 社区团购" 模式,将番茄、黄瓜等生鲜产品从采摘到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压缩至 12 小时以内,损耗率控制在 6% 以下。这种模式带动 2 万余户小农户转型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职业种植户,构建起 "小农户 + 电商平台 + 终端市场" 的高效对接体系,使元谋冬早蔬菜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市场。

(四)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以深化社会化分工为导向的服务规模化经营发展迅猛。各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网络。

例如:云南农垦集团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 “数字农业 + 全链服务” 模式,整合全省 1200余个基层农业服务站点,打造贯通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通过 “云垦智慧农业平台”,农户可在线定制土壤检测、水肥一体化管理、无人机巡田等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农机跨区作业调度与农资精准配送。在服务创新方面,云天化集团从传统化肥生产商转型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推出 “技术指导 + 农资供应 + 金融支持 +β*c 销对接” 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针对咖啡、茶叶等特色作物的定制化种植方案,还联合地方金融机构推出 “惠农快贷” 产品,开发橡胶、普洱茶价格指数保险,并搭建 “云上农集” 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对接全国消费市场,同时组建农机共享联盟,实现中耕管理、收获机械的区域协同作业[3]。

三、创新衔接机制的成效与意义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增加小农户收入

小农户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或参与产业融合项目,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外,还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分红收入以及务工收入等。在一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地区,小农户的收入增长更为显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创新衔接机制促进了现代农业要素向小农户的渗透,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小农户逐渐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小农户独立实现专业化发展;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转型发展等多种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小农户收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这些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小农户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小农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邦云,王萍.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J].农村实用技术,2025,(05):39-40.

[2]张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农技传递”路径及其评价——基于吉林省T 县的田野调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5,(01):66-75.

[3]刘译锴.优化提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的探索研究[J].发展,2025,(01):68-70.

作者简介:李恩琴(1993.05--);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学历: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