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李莉

黑山县白厂门镇中心小学121400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石,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使命。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有效应对各类数学问题及现实生活中数学相关问题的核心能力,贯穿于数学学习与实践的全过程。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深化数学知识理解与运用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体系庞大且各知识点间联系紧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与具体问题情境相结合,通过分析、整合知识,构建解 学生不再孤立地看待知识点,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与结构,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会在不同情 学知识,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二)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其多种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严谨的推理与判 助创造性思维突破常规思路,探寻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运用批判性思 断其合理性与准确性。这一系列思维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促使学 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长期的问题解决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在其他学科学习及未来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一)教学理念滞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采用 “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解题方法,忽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过程。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答案,缺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与活力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乏味,缺乏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倡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往往流于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和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但不替代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具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问 解决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应涵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的表现,包括思维发展、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评价方式应多样 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 开1中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问 决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加强家校协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孩子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学习,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方法单一、评价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 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持续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培 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教育,助力学 来生活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潇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6): 90-93.

[2]张才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06): 106-109.

[3]许英姿.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 家长, 2025, (06):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