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研究
陈瑶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单位邮编:400000
前言: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强调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素养培养,并不是单纯相较于基础课程知识学习指导。而以往教学工作存在趣味性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情况,教师为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需要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带动学生学习、探究与实践。以此在基础知识学习、问题探究思考与实践锻炼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面,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思维能力、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等基本素养,强调让其能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而且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需要做到先帮助其积累课程知识内容,再结合各种优秀的思想、精神,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引导。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为针对性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要重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建设信息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强化学生各项基本能力,达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带动其积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加强课堂趣味性,有助于提升其知识学习体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规划方式,加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做到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能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而且充分落实新课标教学思想,使得学生能高效学习课程知识同时,对知识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有深刻理解。以此加强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1]。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优化为重点,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设计、规划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能提升教学工作质量。依靠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课程实践活动等措施,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并且做到改变学生思想认知,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针对性满足其综合素养成长的需求,以信息化课堂建设的方式,有效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基于信息化背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策略(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针对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建设信息化的课堂,能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加强其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基于信息技术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快速理解课程知识内容,被知识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思想影响[2]。基于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教学工作的作用。
如针对《我们共同的世界》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收集相关的课堂拓展资料,制作个性化的微课视频内容。以信息化的课堂指导方式,让学生能结合微课视频与拓展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学习知识内容中关于和平发展的理念。依靠微课解析与资料拓展,提升学生对于主要知识内容的理解,促使其
认识到和平的意义。
(二)依靠信息技术整理主要知识
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方面,教师为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信息化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重视整理课程知识内容。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配合思维导图对主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得学生能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且做到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确保其能学会更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强化其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践行立德树人思想。
如针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加上思维导图整理主要的知识内容。从中国发展中面临的责任、中国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知识点整理,帮助学生梳理出良好的知识结构。然后让学生能积极深入学习,认识到风险与机遇之间的关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其民族自豪感。
(三)配合直观展示深化知识理解
基于课程教学优化的思维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学作用,要以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直观展示。依靠直观化的课堂拓展形式,加入合作讨论指导方法,驱动学生探讨、分析主要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堂学习与合作讨论拓展,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理解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神[3]。以此建设高质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教学工作的价值。
如《走向未来的少年》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以直观展示关于少年担当、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知识内容方式,帮助其深刻理解课程知识。而且按照合作讨论的引导,让学生能在讨论、分享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唯物辩证思维。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深度实践立德树人思想。
(四)依托案例解析加强核心素养
教师针对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践指导的情况,实际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要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际案例,结合课程知识对案例进行解析。依靠信息化的课堂拓展方式,加入关于知识内容实践的各种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案例中蕴含的知识。基于综合性的教学规划,加上课堂实践锻炼,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其思想品质。从而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的需求。
总结: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教师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案,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而且依靠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探究与实践的方式,可以构建趣味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然后从课堂学习与实践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知识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从而促使学生能形成更加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充分锻炼其各项基本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沈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9):34-36.
[2]高林.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构建[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6):22-24.
[3]周毛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知识文库,2023,(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