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形势下农村产业道路的建设与养护研究
马涛
广河县地方道路养护站 731300
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单位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农业的政策,“三农”的发展速度与多元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发展的快慢在于是否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作为后盾。农村产业道路作为联系乡村经济与外部联系的纽带,保证货物运输的顺畅、人员的往来,但农村的产业道路种类繁多,当前它们的建造和维修都有很多不足,探索如何改进农村产业道路的建造与维修方案来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形势便显得十分必要。
1、农村产业发展对道路的需求特点
1.1 通行能力需求
乡村的农业生产具有类型多样、体量较大的特点,需要较高的交通运输交通建设需求。在农业生产地域,在收割阶段经常会有大量的粮食集中转运,这就要求公道路具有足够的路基,可保证同时有几辆大型卡车相互穿行,防止交通拥堵。在北方水稻种植区域,在其进入到丰收期时会有大量的水稻被快速向外转运,如果道路过于狭窄将会对货物物流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畜牧业领域,由于现代化养殖场的普及,其在生产运输中的饲草和物资产品销售供给都变得密集起来,公路就需要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才能支撑得起大量货物多次通行。伴随着乡村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行,园区化的工厂流动人口以及货物数量也日益增多,农村公路就需要具有较好的分离作用,才能支撑起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
1.2 运输效率需求
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产品运输中道路条件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农产品一般都会遇到变质快且不易保存的问题,如蔬菜瓜果及海产类农产品,要尽可能的及时到达市场或者加工厂,以保证其质量及价值,因而它们所要求的道路必须平顺且畅通,以减小震动和延误。草莓一类的农产品如果在崎岖的道路上放置,则有可能碰坏,从而降低其商品性。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运输货物变得频繁,货物运输所走道路的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对其运输效果影响越来越大。农村产业道路应及时装配上传感器等装置,实现在线收集和传输道路信息,同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改变运输路线,以加快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减少农业生产的行驶成本。
1.3 安全性需求
农业生产场地复杂,其对交通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一些丘陵山区、山区林区等自然特殊的地段,由于道路十分险峻曲折,必须设置完备的防护设施,如护栏、警示标志以及反光镜等,以向司机警示随时注意,从而确保行车安全,极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在山区茶园比较多的地方,缺少护栏会极大增加汽车失控翻车的事故。随着农产品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量的提升,在乡村旅游发达的时候,节假日游客量激增导致车辆多不胜数,故而需加大对交通管理力度,限制驾驶人的行为,如设置更多的交通检查站或是加大宣教力度,进而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产品发展的稳定的交通秩序。
2、乡村振兴发展形势下农村产业道路分类
2.1 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
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作为最基础的一类道路,主要作用在于农业种植养殖活动。在种植层面,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深入农村土地,与大片的耕地以及农资店、农产品收购站连接。对于大面积的蔬菜基地来说,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必须让装载肥料、农药等农资的车辆顺畅通行,同时还要让装载新鲜蔬菜的运输车辆顺畅通行,以实现蔬菜从产地到市场的快速运输。养殖层面的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则必须与圈棚、饲料加工厂、肉蛋收购市场相连,让送猪到屠宰场的大车通行,农业生产型产业道路交通是否便捷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效率和盈利,以形成农业生产流通的支持系统。
2.2 农村工业型产业道路
农业工业化促进农业农村产业振兴,农村工业型产业道路用于连接涉农区域内的涉农产业。加工农产业链上的水果罐头企业,从果园采摘到工厂制作,以及制作完毕的果汁、蜜饯等最终送到超市是整个生产加工链。在乡村工业化过程,农产品家具或纺织等,农村工业型产业道路连接着原料端到产品车间,再到成品仓以及销售端。以乡村工业家具厂为例,农村工业型产业道路也面临着木材等原材料和家具等成品产品的送达挑战,农村工业型产业道路对于乡村工业化集中布局、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3 农村服务业型产业道路
农业服务类行业的兴起是农村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尤其是以乡村旅游线路和农产品商品贸易的物流运输方面的产业链。农村服务业型产业道路将所有旅游景区或者外部交通运输道路相互连接,同时也将不同功能景区内部相互连接起来。通达山中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需要让旅客既可以驾车游玩,同时也可以乘坐大型大巴出行。农村服务业型产业道路还需要将旅店、餐馆、观景点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以提高人们的旅游体验。农村商品贸易与服务行业的道路是用来为农村贸易场所、物流中心提供服务的。目前农村的电商如火如荼,农村服务业型产业道路是为了让快递车能够出入每家的村务服务站,从而使农产品实现进货渠道、工厂用品出货,进一步带动农村的消费市场。
3、乡村振兴发展形势下农村产业道路建设策略
3.1 科学规划农村产业道路
合理的设计规划为农村产业道路的修建提供根本性保障。农村产业道路应以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状况为基础,对道路建设计划制定出综合与系统化的发展方向。农村产业道路还要充分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情况来为规划提供针对性依据,以实现农村产业道路的稳定化运营。农村产业道路应借助研究农作物种植点、村庄工业企业、乡村景点等地分布情况来为路线选择提供参考,为农村产业道路优化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产业道路还应结合当下农村地区交通体系的实际情况,同时预测未来的产业大小变迁及新的产业出现形势,从而在必要情况下预留出修改空间。农村产业道路还应充分获取到涉及农民、企业等相关方的需求意见,有助于保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3.2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而一个资金渠道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道路资金投入,应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应主要负责对该项目进行财政的投入,建立专门针对建设乡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的专项基金,把该项目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的稳定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道路也需上层主管部门的财务支持、政策支持,如可以请求政府将相关交通运输基本设施建设补助金申请下来,同时各个职能部门还应鼓励银行推出新型金融工具和服务,向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建设提供资金帮助,包括为路途建设提供低利率借款或以长期信用贷款的方式来帮助路途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也可以通过动员村内居民自发筹资,号召企业家和其他的社会力量捐赠资金,构建多元化资金募集渠道,以确保道路建设足够的资金来源。
3.3 加强建设技术与质量管理
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应注重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乡村发展道路的质量。在技术的运用方面,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需要根据具体地理条件选取最适宜的道路结构和技术。对于软土地区的道路来说,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可以采用更换或者加固的举措增强线路基础的承载能力,同时山区段则要注意合理地设置防滑、防护等安全保障设施,以增强线路的稳定性。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应重点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技艺的应用,如高级水泥、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等,极大程度上增强道路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在质量保障方面,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需要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控制原料选购、工程施工以及完工检验中的质量管理,同时需严格考证施工单位资质和信誉,以提高工人操作技术和检验评价,进而确保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养护工作符合标准。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应加强质量检验与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的稳定运行。
3.4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建设之初,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尽可能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自然保护区等饮用水源点等地域。施工企业要设计路线,减少对于山区、植被的破坏,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在建设过程中,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部门要切实有效的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工地尘土、噪音、水污染程度,以及使用覆盖网、喷雾器控制粉尘流动等,同时科学合理调控工作时间、污水排放,经过沉淀、过滤之后排放。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还要注意对施工垃圾的调控,做好分类处理、科学处理和合理再利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路网建造完成后,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部门还要马上启动绿色美化工程,植株树木、花草等植物于路边,在美化道路环境的同时还具备水土保持的功能,以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4、乡村振兴发展形势下农村产业道路养护策略
4.1 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与机制
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要做好有效的工程养护,关键在于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农产线路工程方面,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需要形成一套“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村委配合”的养护管理体系,并明确各级政府、运输主管部门和村委会对道路管护所承担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清或互相推脱的现象发生。政府的核心是宏观政策和计划制定,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及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保障,行业的监督管理;村委会负责动员农民参与日常养护。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要确保农产线线路工程的有序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护运行体系,如定期巡查、验收、考评等,对养护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管理。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要制定一套养护评估标准,将路面养护状况与资金分配、管护人员结合在一起,激励养护单位或个人的养护能力及水平。农村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要建立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及模式,以期实现养护全过程的综合绩效发挥,使农业生产性线路持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2 加大养护资金投入与管理
充足的财政资金是农村产业发展路况养护正常实施的必要条件。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路况养护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其作为年度财政预算的一个项目,同时还要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以确保农村产业发展路况的养护资金充足。农村产业发展路况项目建设应增加资金渠道,在争取国家补助的同时,努力获取省级的专门补助资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以捐款、参股等形式参与农村道路养护事业。农村产业发展路况项目建设应加强养护资金的管理,单独开设资金专户,遵循专项专用的原则,杜绝违规支出资金的行为。农村产业发展路况项目建设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和监督工作,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保证每一笔钱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保证农村道路养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4.3 提升养护技术水平与设备配置
提升养护技术水平与设备配置有助于改善农村产业道路的养护品质。农村产业道路项目应该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聘请专业教师上课,让员工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如路面裂纹修复、基础增强等。农村产业道路项目中应加大对养护工具的投入,按照养护需要,采购先进的养护器械,如道路清洗车、灌缝机、夯实机等,以提高农村产业道路养护工作效率与自动化程度。农村产业道路项目管理者应积极鼓励保养单位开发新技术与新设备,以升级传统的养护方法与设备,进一步延长农村产业道路的使用寿命。
4.4 创新养护模式
创新养护模式可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路路产保养的新要求。农村产业道路项目可尝试市场化养护保养模式,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开展,委托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道路的清洁保养,引入市场的机制,使得保养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农村产业道路项目应积极学习研究“建养一体化”,将建设施工与保养服务打包思考,引导建设方在施工时可以预先签订好保养协议,确立好保养管理的责任范围和标准,避免两者中间出现真空。农村产业道路项目可鼓励农民进行自我管理,创建农户自发的保养队伍,日日清洁并保持村内路面整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技术支持,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路面的保护行动中,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路面保养的良好风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产业道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及养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探究农村产业发展对道路的需求特点、道路分类以及建设与养护策略,以期为合理建设和养护农业道路提供参考性建议。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农业道路的建设及养护将会出现新问题、新困难,相关的管理者需要加大农业道路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满足农业产业的新需求,运用更科学、高效率、保护环境的方法进行作业,使农业道路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带领农村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谢林 .“两路”精神赋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25(04):27-33+52.
[2] 李运生 . 广西桂平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及策略 [J]. 农村科学实验 , 2025, (13):25-27.
[3] 蔡雪玲.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进程监测预警研究[D]. 兰州财经大学,2025.
[4] 杨双 .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 [J]. 汽车画刊 ,2025,(05):200-202.
[5] 许海乐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丹县“四好农村路”的创新实践 [J]. 山西农经 ,2025,(06):196-198.
[6] 邵铋桂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路设计与优化 [J]. 低碳世界 ,2025,15(03):166-168.
作者简介:姓名:黄蔚林,壮族,出生年月日:1979.04.10, 性别:女,籍贯:广西靖西,学历:本科,单位: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文博博物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百色起义史,岭南清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