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发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实操指南

作者

曹正川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 山东省济宁市 272502

引言

发电厂有限空间因其结构封闭、通风不良、介质复杂等特性,成为安全事故高发区域。此类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氧气含量不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等隐患普遍存在,极易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甚至爆炸等恶性事故,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部分发电厂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存在流程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事故频发。为系统性解决这些痛点,本实操指南立足现场需求,从风险防控、流程规范、防护实操等维度提供具体方案,旨在为作业人员筑牢安全防线,对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发电厂有限空间作业概述

1.1 有限空间定义与特点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在发电厂中,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锅炉、管道、电缆沟、污水池等。其特点在于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内部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1.2 作业风险分析

发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多种风险。一是中毒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导致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二是窒息风险,由于空间封闭,氧气含量可能逐渐降低,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三是火灾爆炸风险,若有限空间内存在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静电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此外,还可能存在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风险 [1]ΠC

2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1 制度与培训

需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作业审批流程、各岗位安全职责及违规处理办法。针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有限空间风险特性、安全操作规范、防护装备使用、应急救援流程等,确保其熟知风险点与防护措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后须进行理论与实操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上岗资格,严禁不合格人员参与作业。

2.1 制度与培训

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作业审批流程、各岗位安全职责及违规处理细则,形成完整管理体系。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风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装备使用及应急救援流程等,确保其熟知风险与防护措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2.3 设备与物资准备

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设备和物资,如通风设备、检测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等。通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能够有效改善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检测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安全防护实操方法

3.1 通风换气

通风是改善有限空间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作业前,应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自然通风可通过打开有限空间的进出口、通风口等进行,但通风效果相对较慢。机械通风可使用通风机等设备,将新鲜空气送入有限空间,同时将有害气体排出。通风时间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大小、内部环境等因素确定,确保通风效果良好。在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设备持续运行[2]。

3.2 气体检测

在通风换气后,使用检测设备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如有限空间的上、中、下部位等。检测结果应记录在案,只有当氧气含量在 19.5%-23.5% 之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时,方可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气体检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措施。

3.3 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防毒面具应根据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滤毒罐,并确保面具与面部贴合紧密,无泄漏。空气呼吸器应在使用前检查其压力、气密性等是否正常,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压力变化,及时更换气瓶。安全带应系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有效保护作业人员。同时,作业人员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止皮肤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4 安全监护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监护人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熟悉作业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监护人应坚守岗位,密切观察作业人员的动态和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岗,在作业未结束前

不得随意更换。

3.5 应急救援

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流程和各部门、人员的职责。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担架、急救箱、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救援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救援,避免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3.6 电气安全

如果有限空间内需要使用电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接地可靠。在有限空间外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在发生漏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作业人员应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工具,不得私拉乱接电线。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检修等作业时,应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标志。

3.7 交叉作业安全

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如不同工种同时作业或同一工种在不同区域作业。此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各作业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各自的作业范围和安全责任。在交叉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如发生相互影响的情况,应及时协商解决,确保作业安全。

3.8 作业结束后的清理与检查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需彻底清理有限空间内的工具、材料、废弃物等,确保空间内部无杂物堆积,保持环境整洁。同时,对带出的设备、防护用具、剩余物资等进行逐项清点,核对数量与状态,确保无物品遗落于空间内。完成清理后,需再次使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有限空间内部进行全面检测,重点确认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符合安全标准。检测合格后,按规范关闭进出口、加盖封闭盖板,并做好标识记录,确保空间处于安全封闭状态,为后续作业或长期停用提供安全基础。

结束语

发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关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发电厂的正常运行。通过严格执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正确运用安全防护实操方法,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可以有效降低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各发电厂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畅 . 强化监督执纪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N]. 惠州日报 ,2025-06-27(004).

[2] 李建青 , 苟滨祥 , 黄敏敏 , 等 . 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控制管理 [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4,50(10):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