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刘丽兰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中国工农红军正人红军小学
引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模式作为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通过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深切体会语文的独特魅力和内在价值。
1 创设媒体情境,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媒体资源创设提供了更多可能,媒体资源已成为提升课堂效能的重要手段。在情境教学法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传统语文课堂对纸质文本与语言符号的依赖,借助生动有趣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元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构建更具立体化、生动化的学习生态环境。媒体情境凭借强烈的感染力与再现力,能更好地还原文本场景、构建语言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其感知系统,提升课堂参与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媒体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与文本内涵,还能培养其观察力与审美能力。媒体情境注重技术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强调“以媒载境”,即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富有意义的教学语境,让学生在视听交融的体验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构建富有冲击力的媒体情境,直观呈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中“潮来时如万马奔腾,声势惊人”的描写,因多数学生缺乏亲眼所见的经历,难以通过语言描述形成直观认知。教师播放高清实拍的观潮视频,配合画面讲解潮水由远及近、浪头隆起、轰然拍岸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潮”的具体感知。在视听刺激下,学生对文中“怒涛卷起千堆雪”“山崩地裂一般的响声”等修辞产生更形象的认知。在文本精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对照描写语句,并尝试模仿表达。这种媒体情境的介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语言的多重通道中构建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提升文本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2 创设语言情境,增强语言积累
情境教学具有真实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特点,能够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语言输入和实践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首先,情境教学可以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场景,此类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形式,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其次,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接触和使用语言,此种多渠道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最后,情境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练习、口语交流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方式,此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创设游戏情境,加深学习理解
游戏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背景、提供道具和服装等方式,增强游戏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接龙游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讲述一个故事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继续编写故事情节,这种游戏情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
4 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突破理解障碍。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促使他们主动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大自然声音的回忆,学生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接着,教师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大自然的声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阅读课文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主动阅读和分析课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增强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最后,教师肯定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表现,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提出保护大自然的建议。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理论性、情感性、实践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 创设表演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表演情境作为情境教学中极具情感感染力与体验性的重要形式,能有效推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实现文本情感的内化。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符号的习得,更是情感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过程。表演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场景再现、课本剧等形式,助力学生深入作者构建的情感世界,实现“演中学”“演中悟”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模仿与表达,表演情境高度契合其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需求。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语言语调、面部表情等多元方式诠释人物心理,在表演过程中不断重构文本意义,深化对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理解。融入表演情境,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感与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其学习参与感与成就感。这种情境形式不仅是情感体验的外化呈现,更是承载了价值观引导与审美体验的功能,是实现语文教学“以情动人、以情促思”的有效路径。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来有效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持续优化学习效果,确保学生经历完整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诗意情境中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 .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23-125.
[2] 杨富强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2024(31):180-182.
[3] 郑晓梅 .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教育,2024(30):98-100.
[4] 苏丹 . 简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