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王飞飞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贵州湄潭 564100
1 前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其中,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而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高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和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蕴含着大量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素材。通过挖掘这些素材,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更能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重要性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具体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如传染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健康与社会健康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可以引入细胞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疾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与健康相关的讨论、探究等活动,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对健康问题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必修二“遗传与人类健康”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遗传知识的理解,还能学会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2.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具备良好社会责任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积极向他人传播健康知识,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当社会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社会责任素养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防控要求,并主动参与宣传防控知识,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担当。
3 高一生物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例
3.1 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教育素材
3.1.1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健康教育素材
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节中,可以结合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讲解人体水分平衡与健康的关系。例如,让学生了解人体在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及过度饮水可能导致的水中毒现象。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部分,可引入细胞呼吸与运动健康的内容。向学生解释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方式的变化,以及合理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1.2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健康教育素材
在“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章节,结合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介绍一些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明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在预防遗传病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对遗传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同时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学中,可联系生物进化与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3.2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3.2.1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就与健康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课堂讨论,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熬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学生可以从基因的表达、生物的遗传等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益处,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性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3.2.2 实验探究
设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的联系。例如,在必修一“细胞呼吸”的教学中,安排学生探究不同运动强度下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学生通过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分析运动强度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3.3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健康教育渠道
3.3.1 生活案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时,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素,如吸烟、环境污染等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细胞癌变的。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从而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2 社区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健康知识传播到社区中。例如,在学习了“免疫调节”后,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预防传染病,健康你我他”的宣传活动。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在高一生物教学中,通过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教育素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健康教育渠道。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健康教育路径,使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可欣 , 张晓玲 , 徐汉夫 , 等 . 农村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渗透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J]. 中学生物学 ,2024(12):53-56.
[2] 王雨 , 张丽敏 .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健康生活”素材及其应用研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5):90-92.
[3] 唐艺 . 高中生物课程渗透疾病预防教育的策略探析 [J]. 华夏教师 ,2023(3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