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中“N+3”过程性考核模式的实施成效与反思
郭宇宁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兴城 125105
引言
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数据库课程作为应用型和理论性兼具的重要课程,其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也难以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近年来,过程性考核逐渐受到关注,其中“ N+3 ”模式因其兼顾连续性与总结性而备受推崇。“N”代表多阶段的过程性评价,“3”则代表期末的综合性考查。通过二者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轨迹,还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本文拟在数据库课程的语境下,对“N+3 ”过程性考核模式的实施成效与反思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课程考核体系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1. 对“N+3”过程性考核模式实施情况的剖析
1.1 理论依据与模式内涵
“N+3”过程性考核模式依托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形成性评价理论,着重强调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相互结合,数据库课程涵盖的内容纷繁复杂,要是只依靠期末考核,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N”部分着重突出过程属性,包含课前筹备、课堂表现状况、作业以及实验,培育不断学习的意识;“3”部分聚焦于结果呈现,主要表现为笔试、项目和综合实践测评。这种模式利用多元化评判,规避“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助力学生自主探究与课程总体成效增强。
1.2 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在数据库相关课程里,“ N+3 ”模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程架构与教学流程的重新规划,在课程导入的阶段,教师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学习目标、评价尺度以及考核流程,保证学生对考核方式有全面的认识和领悟,在教学开展进程里,过程性评价以任务驱动、阶段评估和课堂互动相整合的办法推进,让学生在每个学习步骤里都能得到反馈与鼓舞,进而构建学习闭环。
1.3 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征
在数据库课程实际开展教学时, *N+3 ”模式体现出突出的特性,考核维度实现了多样化,打破了仅依靠分数进行评价的限制,把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状况、实验操作水平和学习态度好坏等纳入了评价系统,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更全面的体现,考核进程的动态属性突出,学生可在持续的评估里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教师还能依据反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2. 优化数据库课程“N+3”过程性考核模式实施的策略
2.1 完善过程性评价的科学设计
若想让“ N+3 ”模式在数据库课程中收获成效,最关键的事是做好过程性评价的科学规划,评估指标需具备针对性与可实施性,既要体现知识掌握的宽泛程度,又要体现能力培养的深度,可以把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水准、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和创新思维水平当作主要维度,创建多层次的评价系统,评估方式需多元化,防止单一模式产生的误差,可运用书面作业、实验报告、课堂答疑与在线测试相组合的办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都能呈现真实水准[1]。
合理规划过程性评价需重视即时反馈与灵活调整,利用阶段性评价成效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协助教师改良教学方式,保障考核既公平合理又鼓励学生持续投入精力。
2.2 强化“3”部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
在“ N+3 ”模式当中,“3”这部分的终结性评价依旧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展现,为防止和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变得雷同,要增强它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期末考试的内容应当覆盖数据库理论、操作技巧与问题解析这三大领域,从而保证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全面的考核。要着重考察实际运用能力,可创设情境化考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剖析数据管理里的复杂难题,并且提出应对方案,考核范畴还应把项目报告与实验成果涵盖进去,以此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里的创新性和系统性,通过添加开放性与探索性的题目,能够切实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水平,促使他们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加强“3”部分以应用为导向,既可以保障数据库课程考核的公正与严格,又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后劲[2]。
2.3 建立反馈与反思机制
任何一种考核模式的执行,都离不开不断的反馈与总结反思,“ Φ*N+3 ”同样如此,教师要构建周期性的反馈体系,不仅要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还得对教学方式与考核要点进行自我省察,从而在动态的调节中实现教学的优化改进,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次阶段性考核结束之后,学生需对自身的学习成果展开总结,清晰知晓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并且结合教师给出的反馈制定改善计划,这种相互的动态交互可让考核方式切实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学校还需构建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定时对“ ΔN+3 ”模式的执行状况开展全面检查,迅速察觉问题并加以改正。
结论
“ N+3 ”过程性考核模式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实施,体现了从单一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的转变。该模式通过多维度、全程化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质量的优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评价标准细化不足、反馈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在科学设计、应用导向与持续改进方面不断探索,使考核模式更加符合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教育评价的真正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亚 , 胡涛 , 姚丹丹 .“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20):159-162.
[2] 胡文萍 , 王浩东 , 贺元强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18):121-124.
作者简介:郭宇宁(1996.5.6),性别: 男,籍贯: 辽宁 阜新,民族: 汉族,学历: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