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校共育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作者

李扬

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

摘要: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个体化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充足利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本文将对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来实施有效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来深入研究这个话题,旨在为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推动学生的整体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家校共育就是在学生的个性塑造、知识吸收、性格培养、技能提升等领域,通过紧密的协作、资源的互补以及信息的分享,形成一个健康的、全面的合作体系,以此来协助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共同教育不仅是一个育人的框架和机制,也是提高教育品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会承受诸如升学、分科、选校等多重压力,这使得他们更可能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行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家庭与学校是高中生的主要社会发展支援,他们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承担各自的教育责任并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优点,他们还需要致力于协同工作,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教育的力量,以便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生活提供全面的强大保护和积极推动。

1.丰富交流方法,统一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家校共育过程里,缺乏有效的教师和父母的交流是制约共同教育成功的关键元素之一。由于此原因,许多父母没有给予学生们充分的心理关注,反倒给学生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它给予教师们全新的互动途径,这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父母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次数,而且也对于父母和学校达成共识,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在常规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例如微信等主动分享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要及时帮助家长解答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疑虑,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尽管信息科技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显著的优点,但它也可以显著增加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频次。然而,在沟通的深度方面,仍有显著的短板。与使用信息科技发布的文字或影片相比,直接的沟通肯定能够传达更多的信息。通过家庭访谈,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理解家长的特定需求,并给予个性化的引导,以此来达成教育观念的一致,共同努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2.通过家庭助力,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当前的严格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如何增强其有效性已经变得是教师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全面地融合课堂内外,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挑选最适宜的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通过与父母的沟通,教师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找到新的评估方式,这在教师创造具有个人特色、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所以,教师应该鼓励父母积极地投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在,将学生放在首位的教育观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接受,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核心的角色,并依照他们的具体需求来挑选适当的课程内容与教育手段,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因此,是否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都是影响高等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赖于家庭,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常常在家中得以反映。作为与学生最紧密的成年人,父母往往更能察觉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变。借助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父母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开展合适活动,促进亲子交流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协助他们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并深思的议题。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和父母搭建一个公正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以便他们能够彼此理解[2]。所以,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挑选恰当的时机来举办恰当的活动,这样才能推动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深层次沟通。在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并接受对方,这是决定他们能否打造出优质的心理教育课程的关键因素。在此流程里,作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借助恰当的实际操作作业,教师不只可以提升学生对父母的洞察力,塑造他们的孝心,同时还可以帮助父母以一个更加公正的视点去看待他们,深入地了解他们。所以,在进行高级中学的心理健康课程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核心主题分配让父母和学生一起参加的专项作业,以创造一个让学生们能够准确了解彼此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单纯依赖于学校的教导是无法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反之,家庭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无法取代的角色。鉴于当前的情况,家长与学校需要采取扩大协同路径、增加协同主题、加强协同策略等手段来达到各自的优点并进行资源的分享,以保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且高品质地进行,从而为他们的身心全面成长打造一个牢不可破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崔志祺.家校共育视角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23,(20):82-85.

[2]李桃林,董锦,廖小燕,等.家校共育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新视域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一).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23:67-69. 2023.08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