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视角下电梯安全政府监督效能提升路径
王行健
上海理工大学 200000
数字治理理念突出数据驱动、协同共享、智能决策等特征,通过建立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监管体系,可以有效破除信息壁垒并增强风险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因此,深入研究数字治理视野下电梯安全政府监督效能提升途径,对于完善我国城市安全治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梯安全政府监督效能提升的价值
(一)完善制度体系,夯实监管根基
在电梯安全监管领域,该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监管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建立覆盖电梯全寿命周期的监管体系,从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让监管工作有规律可循。细化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可有效降低标准不明确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定期开展制度评估和更新,可以保证制度符合行业发展动态,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促进监管工作规范长效开展[1]。
(二)推动技术革新,赋能监管升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对电梯安全监管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电梯运行数据并及时发出异常报警,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防范。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对高风险电梯进行准确定位,有效分配监管资源。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引进,可以促进检测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保障电梯的安全性能。
二、数字治理视角下电梯安全政府监督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电梯安全数据全周期动态监测体系
在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内嵌的时代语境中,电梯安全管理迫切需要打破传统静态监管模式的束缚,建立全流程、动态化数据监测体系。通过对电梯全生命周期内数据资源的集成,可以实现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直至报废各个环节信息贯通。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要牵头建立电梯安全数据统一平台,并要求电梯生产企业、维保单位、使用单位主体对设备参数、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进行实时数据上传 [2]。
再者,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电梯内部设置传感器对电梯的运行速度,平层精度和开关门状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通过5G 网络将其传送到数据平台。随后,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清理、融合和挖掘,构建电梯运行状态评价模型,实现异常信息的自动识别并产生动态监测报告。同时,对接气象和地震部门数据系统,当出现极端天气或者自然灾害时及时调整电梯运行策略,以达到全周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电梯安全风险。
(二)推行电梯维保质量标准化星级评价机制
在电梯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维保质量已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而引入电梯维保质量标准化星级评价机制,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维保作业规范、故障响应速度、配件更换记录和应急救援能力三个维度细化量化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政府部门应当与行业协会共同制定星级评价统一细则,组织专业评审团队,定期进行维保单位星级评定等。
在评估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维保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维保流程监管系统的安装记录维保人员的签到情况,作业时长和故障处理情况,保证评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据评估结果将维保单位分为不同的星级,并从政策扶持、项目招标两方面向高星维保单位倾斜,加大对低星维保单位的监督和整改。同时,建立星级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维保质量变化及时升降星级,激励维保单位提升服务水平,形成“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推动电梯维保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建立基于风险预警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面对电梯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以风险预警为核心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监管资源的利用效率。政府部门需要构建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充分考虑电梯的使用年限、运行频次、故障率和使用场所的人员密度来制定风险等级的划分准则。然后,使用历史事故数据、日常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度。
按照风险等级,将电梯分为高、中、低三类,提高高风险电梯的现场排查频率,并进行重点监管;中风险电梯的例行检查;对于低风险电梯,采用远程监测和随机抽查。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电梯运行数据引发风险阈值的情况下,将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及监管部门,促使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措施。同时,结合电梯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风险状况,制定差异化监管方案,以达到科学配置、精准投放监管资源,提高电梯安全政府监管效能的目的。
(四)开发电梯应急处置智能联动响应平台
基于数字技术对公共管理范式重塑的时代背景,电梯应急处置智能化联动应对平台建设成为政府监督效能提升的重点着力点。通过构建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平台,对电梯全生命周期内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动态分析。特别是电梯设备端的智能传感器的增加,对电梯的运行速度,异常振动和门机状态等重要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 5G 网络传送到监管平台上进行实时监控 [3]。
再者,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各部门业务系统进行集成,构建统一数据共享接口和协同处置机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跨部门实时推送和联动响应。再者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来提前确定异常运行状态,从而自动引发报警。同时,开发公众参与模块,接入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应用,支持市民通过拍照、语音等方式实时上报电梯故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应急处置生态。
三、结语
在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格局进行深度重塑的今天,提高电梯安全政府监督效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一个重大命题。数字治理理念、技术的整合运用,在革新传统监管模式的同时,也为建设科学、高效、智慧的电梯安全治理体系带来一种新范式。通过数据驱动、标准引领、风险防控、智能联动等协同作用,切实实现电梯安全监管由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这对完善城市安全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兰·阿布都热西提 . 电梯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5,41(04):58-63.
[2] 刘畅 , 许林 , 金彦 . 电梯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 中国电梯 ,2025,36(04):42-44+47.
[3] 刘伊琢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安全的政府高质量监管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