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葡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作者

罗致远 魏嘉

南昌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

一、葡萄根区无公害管理

葡萄根区的无公害管理是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根域限制对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的影响、灌溉量对葡萄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葡萄无公害施肥土壤管理技术。

1. 根域限制对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影响

根域限制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技术,涉及使用嫁接有矮化或半矮化砧木的葡萄藤来控制藤蔓生长并提高果实品质。这种技术通过限制葡萄根系的生长空间,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根域限制显著影响葡萄藤的生长,导致更小的叶幕和降低的营养生长活力。这进而导致产量和果实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矮化砧木上生长的藤蔓会产生更小的果穗和更少的浆果,这通常会导致浆果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根域限制对葡萄品质最显著的影响是其对糖分含量、酸度和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受限制的藤蔓往往具有更高的糖分水平、更低的酸度以及改变的类黄酮和单宁比例。这些变化有助于葡萄独特的风味特征和整体品质。根域限制影响葡萄品质的机制是复杂的,涉及葡萄藤的基因型、环境和砧木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光合作用和激素平衡是受到根域限制影响的关键过程。通过合理应用根域限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葡萄的需求。

以本项目葡萄园为例,在采用根域限制技术前,葡萄果实的糖分含量仅为 15% ,酸度较高,口感偏酸。在采用根域限制技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果实糖分含量提升至 18% ,酸度降低,口感更加甘甜,果实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果穗和浆果的大小也更加均匀,外观品质得到改善。

2. 灌溉量对葡萄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灌溉是葡萄栽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的灌溉量对葡萄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阐明灌溉量对葡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分布、根系分布以及产量和果形指数均有显著影响。在根区灌溉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吸水根系主要分布在 20~80cm 土层中。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一定阈值时,根系生长指标随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该阈值时,根系生长指标出现增长缓慢或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灌水方案下,适宜的灌溉量处理(如土壤体积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 90% )的产量和果形指数均最大。这表明,合理的灌溉量不仅可以提高葡萄的产量,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灌溉量对葡萄果实质量的影响还表现在果实糖分、酸度以及香气化合物等方面。研究表明,适宜的灌溉量可以提高果实的糖分含量和香气化合物浓度,降低果实的酸度,从而改善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因此,在葡萄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葡萄品种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确保葡萄根系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在某干旱地区的葡萄园,通过精准的灌溉系统,将灌溉量控制在土壤体积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 85%-90% 之间,葡萄产量相比之前随意灌溉时提高了 20% ,果实的果形更加饱满,糖分含量提高了 2 个百分点,香气更加浓郁,市场售价也相应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葡萄无公害施肥土壤管理技术

无公害施肥土壤管理技术是葡萄无公害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施肥要求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进行科学施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葡萄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浪费。在施肥方式上,应采用分层施肥和穴施等方法,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中,确保葡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到养分。同时,还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将肥料和水分一起施入土壤中,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除了有机肥料外,还可以利用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含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同时,还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在土壤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对土壤进行养分含量、酸碱度、有机质等指标的分析和测定,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的变化趋势。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和土壤管理措施,确保土壤肥力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本项目葡萄园长期坚持使用有机肥料,并配合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改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 2% 提升至 3.5% ,土壤酸碱度保持在适宜葡萄生长的 6.5 - 7.5 之间,土壤透气性良好,葡萄根系发达,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葡萄果实无公害管理

葡萄果实的无公害管理是确保葡萄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果实管理,可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葡萄的需求。下面将从果实套袋技术、葡萄果实负载量的研究以及修剪留枝留叶量对葡萄果实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葡萄果实无公害管理措施。通过套袋,可以有效防止果实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安全性。套袋材料的选择对果实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应选择透气性好、防水性强的纸袋或塑料袋作为套袋材料。纸袋具有透气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防水性较差;塑料袋则具有防水性好、耐用性高等优点,但透气性较差。因此,在选择套袋材料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葡萄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套袋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套袋应在果实膨大期进行,此时果实已经基本定型,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套袋前应对果实进行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同时,还应注意将袋口扎紧,防止风雨和昆虫进入袋内。套袋后应加强管理,定期检查袋内果实的情况。如发现病虫害侵害或果实生长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在果实成熟前,应将袋子摘除,让果实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通过果实套袋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果实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果实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果实受到机械损伤和污染。

在本项目葡萄种植区域,采用了专门为当地气候和葡萄品种设计的防水透气纸袋,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套袋,并严格按照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流程操作。套袋后的葡萄果实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80% ,农药使用量减少了 60% ,果实表面光洁度高,色泽均匀,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价格相比未套袋葡萄高出 30% 。

2. 葡萄果实负载量的研究

葡萄果实负载量是指单位面积上葡萄植株所承载的果实数量。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可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而负载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葡萄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果实负载量过大时,会导致葡萄植株的营养供应不足,果实发育不充分,品质下降。同时,还会增加葡萄植株的负担,降低其抗病能力和抗逆性。相反,果实负载量过小时,虽然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但会降低葡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的果实负载量是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确定果实负载量时,应根据葡萄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状况、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优质葡萄品种的果实负载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果实的充分发育和品质的提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修剪、疏果等措施来控制果实负载量。修剪可以调整葡萄植株的枝叶分布,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疏果则可以减少果实数量,使葡萄植株能够更好地分配养分和水分,促进果实的充分发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为葡萄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支持。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本项目葡萄园在对某优质葡萄品种进行管理时,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状况,将果实负载量控制在每平方米架面 18-20 穗。通过精细的修剪和疏果工作,配合科学的施肥灌溉,葡萄果实发育良好,果实饱满多汁,糖分含量高,产量相比之前不合理负载时提高了 15% ,且果实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3. 修剪留枝留叶量对葡萄果实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修剪是葡萄栽培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控制葡萄植株的生长势,调节养分分配,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修剪留枝留叶量是影响葡萄果实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修剪留枝留叶量可以改善葡萄植株的光照条件。修剪可以去除多余的枝叶,使葡萄植株的枝叶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光照利用率。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果实的着色和糖分的积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修剪留枝留叶量还可以调节葡萄植株的养分分配。通过修剪可以控制葡萄植株的生长势,使养分更加集中地供应给果实。这有利于果实的充分发育和品质的提升。同时,修剪还可以减少无效枝叶的养分消耗,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然而,修剪留枝留叶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葡萄果实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修剪留枝留叶量过大时,会导致葡萄植株的枝叶过于茂密,光照不足,果实发育不充分,品质下降。同时,过多的枝叶还会增加葡萄植株的负担,降低其抗病能力和抗逆性。相反,修剪留枝留叶量过小时,虽然可以改善光照条件和养分分配,但会使葡萄植株的生长势过弱,果实数量减少,产量降低。此外,过少的枝叶还会导致葡萄植株的蒸腾作用减弱,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合理的修剪留枝留叶量是提高葡萄果实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在确定修剪留枝留叶量时,应根据葡萄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状况、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合理的修剪留枝留叶量,可以改善葡萄植株的光照条件和养分分配,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三、葡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

(一)葡萄病虫害发生规律

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葡萄品种、栽培管理等。以下是一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和果实。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尤其在雨季或雨后,病害迅速蔓延。该病从花穗伸展期至落叶期均可发生。例如在南方一些雨水较多的地区,每年 6 - 8 月雨季期间,若葡萄园通风不畅,霜霉病发病率可高达 50% 以上,严重影响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

黑痘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叶片、叶脉、穗轴、果实等。在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季节易发生,尤其在植株幼嫩部分迅速生长期遇多雨天气,发病严重。在一些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雨水充沛的地区,葡萄在幼嫩期极易感染黑痘病,导致叶片出现病斑,果实畸形,严重影响葡萄的外观和品质。

炭疽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实,也可危害叶片、新梢等。在高温多湿、通风透光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尤其在果实着色期至成熟期,病害较重。在一些夏季高温多雨的产区,果实进入着色期后,若果园管理不善,炭疽病容易爆发,果实上出现黑色病斑,逐渐腐烂,造成大量减产。

灰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花冠、花序和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嫩茎。在低温多雨、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条件下易发生,尤其在开花前至幼果期,病害较重。在一些设施栽培的葡萄园中,由于湿度控制不当,在开花期和幼果期,灰霉病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葡萄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蓟马:主要危害葡萄的幼果、嫩叶、枝蔓和新梢。通过锉吸果皮形成麻皮果,影响葡萄果品。在葡萄生长期间,尤其是多雾多露阴雨的天气来临之前,蓟马的活动较为频繁。在一些靠近山区的葡萄园,由于湿度较大,蓟马危害较为严重,导致葡萄果实表面出现大量疤痕,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绿盲蝽:主要危害葡萄的幼叶、新梢和幼果。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葡萄幼嫩组织的汁液,使得葡萄出现花皮幼果,对果品有很大影响。在葡萄 4 - 5 叶期、花前、花后等幼嫩组织较多的时期,绿盲蝽的危害较为严重。在一些葡萄园周边杂草较多的地区,绿盲蝽容易滋生,对葡萄幼嫩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影响葡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

此外,还有白粉病、白腐病、溃疡病等多种病虫害,它们的发生规律也各不相同,但大多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葡萄的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二)无公害防治研究

针对葡萄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抗病性强的葡萄品种。例如在霜霉病高发地区,选用巨峰等相对抗病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几率。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修剪、清园,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通过合理修剪,保持葡萄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定期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和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能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

套袋管理:在葡萄幼果期进行套袋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对果实的直接危害。如前文所述,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受病虫害侵害的概率,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果实品质和安全性。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如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防治蚜虫、螨类等害虫。在一些葡萄园,通过释放瓢虫,效地控制了蚜虫的数量,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葡萄灰霉病和蔓枯病等。生物制剂对环境友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且不会对葡萄和土壤造成污染。(3)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